中医体质学说为养生茶的制作提供了理论参考,于是,具备各种“功效”的养生茶纷纷出道。
比如,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湿热”体质,所以各类“祛湿茶”最为常见:红豆薏苡仁芡实茶、红豆茯苓薏苡仁茶等。人们希望借助部分食材(中药)的“淡渗”之性,起到化湿之效。殊不知,这些“祛湿茶”仅对少部分人有效,而对大多数有口干、口苦、口黏、口臭症状且湿热已伤及阴分的人群,却是“雪上加霜”,只会加重口干、便秘等症。
再如,一些人怕冷、疲劳乏力,认为自己属于“阳虚”体质,就喝黄芪、当归、肉苁蓉、枸杞、红枣、桂圆等补气养血温阳茶,但往往容易导致“上火”症状,如口腔黏膜溃疡发作,或面部粉刺频发,或便干痔疮出血等。
辨体质,巧选择
那么,该如何简单判断体质、同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茶呢?这里介绍几个小诀窍。
一 晨起看舌苔
苔薄润,说明体内精、津、液均充足,理论上不需要特别的茶饮。苔黄或白,厚腻少津,或是干燥起刺样,甚至舌体干燥萎缩,提示体内精、津、液虚极,尽量不要喝经过高温烘烤后制作的各类药材,特别是红豆、薏苡仁、茯苓、陈皮之类;花茶也属于禁忌,药性偏温燥。可以选择一些益胃生津、清凉升提之品,如石斛、西洋参、桑叶、淡竹叶、薄荷之类代茶饮,有清解湿热之功效。
二 晨起看是否口干、咽干
起床后习惯饮水的人群,可以在醒来时感觉一下想不想喝水,以此判断是否有口干的表现。晨起口咽不干,无须另外饮水者,不需要特别的养生茶饮。如果晨起口干甚至咽干,大多数人会同时出现舌苔厚腻少津,此时适合选择益胃生津的南沙参、北沙参、石斛、桑叶、玉竹、百合之类代茶饮,可根据口感自由搭配。
三 晨起看大便
大便正常者,不用刻意喝养生茶。
大便溏黏不畅或便秘者,往往合并舌苔厚腻,部分人平素进食油腻则易腹泻。此类人群,根本问题在于脾阳不振(寒),但胃中又津液空虚(“虚热+痰热+瘀热”),属于寒热并存,并非纯阳虚之证。所以,适宜选择肉桂、桂枝、茯苓、陈皮、麦冬、北沙参、芦根、蒲公英等代茶饮,前四种与后四种药材可自由搭配。
日常喝,有建议
◎ 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茶饮,最好经专业中医师指导后再行配方。
◎ 每日饭后,不拘时饮用。宜先煮沸后再冲泡,可减少各类微生物或药材本身对肠胃的影响。
◎ 每种养生茶的服用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之后,需请专业中医师指导,考虑是否重新调配茶饮方,以减少由于体质改变而造成的不良反应。
本文选自《大众卫生报》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