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我们(大公鸡报晓公众号)发布了老律师、老中医郭建宗老师代表自发成立的“民间中医自律联盟”宣读的《民间中医自律联盟章程纲要》,以及《关于民间中医合法执业的意见》引发了热烈反响。
今天,我们再次发布其中的重要附件《民间中医考核取证的艰难之路》。
版权声明: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传播本文,支持民间中医群体,经原创作者郭建宗老师同意,不对本文设置原创保护。
欢迎所有账号和个人转载、转发本文,将民间中医的泣泪呼吁,广为转发出去,让国家知道,让有关部门知道!
民间中医考核取证的艰难之路
郭建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历经30年的艰难历程,于2016年12月25日颁布,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根据这部法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两名中医师推荐,经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的考核合格的,取得中医师资格。
(这项规定同样被写入2022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师法》)。
这就是当时被媒体称作民间中医“大转正”的法律依据。
正常的情况是,在法律颁布以后到法律实施之日前这段时间,完成法律实施的准备,包括配套法规的制定和具体执行中的人,财,物和设施,机构的准备工作,法律实施日之后,保证该法律的具体执行。
也就是说,本部法律相关确有专长考核的工作,应当在2017年下半年进入具体的执行和实施。
合乎逻辑的估计是至迟在2018年年初通过考核的民间中医可以拿到医师资格证。但是实际的情况是作为配套法规的《考核注册管理办法》,出台时已经是2017年的11月。
有些省的《实施细则》出台时已经是2018年的秋天。
更严重的问题还不是时间上的拖延,而是在执法过程中,实际行动上的强力的阻抗。我们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如实的反映,并不是要告地方部门的状,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阻抗来源何处。
下边就申请备案,资格审核和考核过程中的重重关卡和苛刻条件,做简单陈述。
第一关 登记备案关
第1卡,师承关系难
法律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师”,必须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人员,都是现有医疗机构内的资深专家。
民间中医是没有医学专业相关学历,没有进入医疗机构学习或者进修的途径。难以走近和熟识他们,更难以拜他们为师的,形成实际上的师徒关系。在申请报名时也不可能拿出这种证明来。
事实上,这样规定是把民间中医又装进了学院派的框架之内,即使有师承合同的,这些所谓的师承方式也是很难形成真正的师承关系的。所以民间中医绝大多数只能走经多年实践取得资格这一条路。
第2卡 实践证明难
按照规定,多年实践这一项有两种证明方式,一种是由十名患者的推荐证明,另一种是由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证明。
由于在《中医药法》出台之前,民间中医的医疗行为是被当作非法行医对待的,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证明其在本辖区内从事诊疗活动五年以上,这些基层组织是有顾虑的。
民间中医首先选择有十名患者的推荐。
但是在某省卫计委的第一号公告中,列举的相关证明中,并没有列举村居委的证明和十名患者证明这些材料,而是要求出示医疗机构的证明。
一是难以取得,二是不符合配套法规的规定。后经交涉,勉强同意用十名患者的证明或者村、居委组织的证明。在登记备案时,某区卫健委在某天上午突然通知一位申报者现在立即把十名患者召集来,数小时内所有人持身份证到卫健委办公室进行当面核实……
这位民间中医居然也做到了,但是他最终也没有通过登记备案这一道卡。
另有一位申报者,在1979年国家向民间招录中医的考试中通过,曾经获得录取通知书,后来因为年龄不够,被取消了录取资格。和他同年考试被录取的那些中医已经做了几十年的职业医师,有的退休了,有的都去世了!
但他还只是无证中医。这一次同样也没有通过登记备案这一卡。
第3卡 学习途径难
民间中医绝大多数是自学的,即使向别人学习,也往往是学无定师,很难说是师承关系。
在报名的登记表中列举的学习途径,首先是自学,其次是家传和师承。但是在登记备案时,凡是自学的,一律不予认可。这就把许多人关在了门外。
第二关 网上申报关
第4卡 推荐医师难
关于由两名中医师推荐的规定,2016年初,中医药法草案征求意见的时候,执笔人曾经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意见中,指出民间中医与有资质的中医之间个人是很少相互交往的,让民间中医找两名中医师推荐是很难的,建议取消此项规定。
在这次申报过程中,这项规定又连续增加了难度,推荐医师要中级以上职称,每名推荐医师当年只限于推荐三名考核人员,推荐医师必须和被推荐人的诊疗范围为同一专业。在这样三级递增难度的情况下,又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况——许多的中医师把自己的推荐机会卖给了以培训为名的中介机构,学院派的中医师们居然在他们的证书中发现了商机,和中介机构一起向民间中医创收,这使得许多经过了登记备案的民间中医,找不到推荐医师。
第5卡 上网操作难
登记备案以后的申报程序是网上申报,民间中医多数年龄偏大,眼神不好,数码设备和网上操作需要有年轻人来代做。然而年轻人又往往不是医学专业。
网络设定的程序又异常的繁琐,极易让人出错,上传照片的像素,长宽尺寸以及规定的位置,顺序,要求很高。某市某区,通过登记备案的有98人,经过网上申报,繁琐操作,最终顺利打印出标准的带有水印纸质材料的,只剩下了30人。
第三关 县区审查关
第6卡 实践证明难
如前所述,让村委会,居委会出据实践满五年的证明,本来就已经非常的困难,但是在通过登记备案之后,又要从网上下载制式的证明书,证明内容包括——熟知证明人中医专长实践经历,该证明是我单位的真实意见表达,若该证明内容不实或证明材料虚假,自愿承担相应后果,接受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落款不但要加盖公章,而且要负责人,经手人签名。
这样一来,原来登记备案时提交的村委会,居委会证明就不能用了,需要重新提交。不难看出,拿这样的制式证明书,让原来出过证明的村委会,居委会再次签章签字是多么的困难。
这些单位的人员将产生多么大的疑虑和压力?
第7卡 诊疗范围难
众所周知,中医是并不严格将疾病分科的。
无论用外治法或者内服中药法进行诊治,遵循的是相同的理论知识体系,方剂和药物多数都并不注明是由哪一科疾病单独使用的。所以中医具有全科的特色。
执笔人先后在给《中医药法》和“考核办法”的立法建议中充分说明了中医的这一特色,强调如果将中医按照病名分科太细,必将捆绑了中医的手脚,要允许中医全科或兼科诊疗。但是在这一次的申报中,要求申报人按照严重西化了的中医病名分科,并且限制每位民间中医只限于报一科一系中的最多五种疾病,作为自己的诊疗范围。
在具体的申报过程中,工作人员甚至要求只让报一个病名,这意味着,即使将来通过了考核,其诊疗范围也最多是一到五个病,试问这样的诊疗活动怎么开展?
第8卡 推荐医师难
如前所述,在推荐医师已经十分难找的情况下,省卫健委又给各医院发了一个文件,要求中医师要“依法推荐”,在各医院传达文件的时候,就变成了不准推荐,谁推荐谁负责,甚至个别约谈推荐医师阻止推荐。在这种情况下,以前曾经同意推荐的许多医师,现在也拒绝推荐了。
某市有一位其他专业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民间中医,以前已经找好给予推荐的两名中医师,就在现场拍照签字之前撤回推荐了。
第9卡 医术渊源难
按照考核办法的规定,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应当提供师承的有关资料。非师承学习民间中医应当有医术渊源,从事医术实践活动满五年。这里的意思非常明白,两种人:
-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的,用有关师承的资料做证据。
- 非师承的就是以实践活动满五年的资料做证据。
这里所说的有医术渊源,实际就是指医术实践活动满五年。但是,在县级审查中,口头传达的有“医术渊源”,被要求有著作出版,发表的论文,通过申请专利,通过申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是家传的,要求要地方史志上有明确记载,至少要有家传的证明,证明上代人是中医的相关书证和物证。
有的人拿出县志记载,又被质疑,怎么证明县志上记载的行医人就是你爷爷?
有的人把爷爷行医时的牌匾扛来,同样也不被认可。
不言而喻,这又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第10卡 医院证明难
在带领两名推荐医师到区县卫健委现场拍照合影,并现场由推荐医师签名完成,刚想舒一口气的时候,突然又飞来一个难题——被要求在本区县范围内有一家医院写出证明,证明申报人疗效确切,有口皆碑。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无证行医的民间中医,让本县区内的一家医院来证明他疗效确切,具有什么样的难度?从合情合理合法的角度来看,应当怎样评价这一项要求?
第四关 市级审查关
第11卡,医术渊源卡
在某市市级审查过程中,2019年3月15日上午,市卫建委突然通知,让申报人将证明医术渊源的线装书和物证,在下午三点前,全书复印两份,连同原件交到市卫健委进行核实。
有一位三代祖传的中医,当天是女儿举办婚礼的日子,而他证明渊源的这些书和实物证据远在百里以外的老家,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下午三点前送达的这个要求,所以前面的艰辛路程全都归了零。
第五关 省级审查关
第12卡 遥遥无期卡
某市的市级审查是2019年三月,省级审查一直到2021年下半年才进行。
有一位民间中医是电子计算机专业,网络工程师,之前考取了确有专长证书,本来凭这个证书是可以参加全国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却因为他的确有专长证书,作为考核资料提交了,耽误了两年的职业医师资格考试报名。
有的虽然考核通过,但迟迟拿不到资格证。
第六关 专家考核关
第13卡 考核通过难
在考核过程中,现场有个别的专家提出与考核内容无关的问题或者有的要提供秘方的情况。很多参加考核的民间中医是难以应对给出完美回答的。
……
整体来说,考核通过率很低,即使在报名审查中剔除了大量的人数,在参加考核中的通过率也占比不高。
有的省全省通过的人数仅有个位数,这与《中医药法》的立法精神是不符合的!
法律为什么是这样的执行?简单陈述如上,望国家有关部门明察公论。
……
原文相关链接——
这些事,国家知道吗?是谁给中医药法的推行设立了6个障碍?民间中医谁能冲破考核取证的6关13卡?关于民间中医合法执业的意见
——编后语——
在编辑整理完这篇文字时,大公鸡已经泪湿双眼。
大公鸡自费《踏访100位民间中医》3年多时间,观察到民间中医的现状,大致如下:
1,他们正如风中残烛,在照亮百姓健康之路的同时,自己却朝不保夕,随时会被西方医疗资本和反中医的阴风熄灭。
2、在西方的市场医学占据话语权的今天,我们的国医,正像当年的地下党一样,虽一腔热血却掩掩藏藏,虽救人无数却东躲西藏。
3、某些地方的某些管理部门,对民间中医误解甚深,这个被抓,那个被罚,我们的民间中医遭遇了多少辛酸和委屈?
4、在西方医疗资本假借科学的名义,极力否定中医、淡化中医的宣传造势下,民众的健康意识被严重带偏,导致某些患者对民间中医要求甚高:你民间中医治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就会投诉你、举报你,定义你为骗子……
此情此景,怎不让我们忧心如焚?怎不让民间中医们内心泣血?
在现场宣读联盟纲要的老中医、老律师郭建宗为什么声泪俱下?
全场民间中医为什么鸦雀无声、脸上挂满泪痕?
……
他们,拯救了多少濒临死亡的患者?
他们,救治了多少被医院放弃的大病重病疑难杂症?
尤其在这场疫情里,正是他们力挽狂澜,以完全碾压、超越西方所有特效药的中医药优势,击败了病毒,充分展现了中医药自信,大中国自信!
现在,谁来拯救他们?
朋友们,请您帮他们一把,转发起来吧,
拜请所有看到此文的朋友,都帮他们转发起来!
不要以为民间中医和我们没有关系,
其实,包括那些大医院的院长们、甚至那些污蔑中医的人,心里都清楚明白——民间中医,是我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尤其是在危急时刻,无论是谁,都会期望着能有一个民间中医出现,力挽狂澜,起死回生。
中医,是我们的国医,
中医,是我们的国粹,
中医,是我们5000年文明古国的最宝贵遗产。
中医,是从民间传承下来的!
朋友们,请帮助他们一下,
转发起来吧!
所有民间中医同道,
都转发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