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会柑收获季节又来临,从现在起到冬至都是新会柑的成熟采摘期。每年11-12月份是新会柑收获旺季,新会的大街小巷,门前屋后均见到晒柑皮,尽是满城黄金甲景象。不少陈皮爱好者已经摩拳擦掌,不约而同到访新会,准备购入今年新皮。
大家到了新会不单单要会辨别是否是真正的新会皮之外,培育方式、柑树树龄、土地类型、成熟度等都是陈皮爱好者最关心的信息。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收皮指南”,助你你火眼金睛“辨好皮”。
1. 大红皮VS二红皮
前者滋味好,后者适合家庭保存
经过自然陈化后的大红皮与二红皮,主要功效上差别不大,特别讲究口感喜甜者,可以选择大红皮,家庭储存量大,安全系数高的,则推荐二红皮。
更甘香醇厚,适用范围广,大红皮
含糖量较低,易保存和陈化,二红皮
二红皮因为是比较成熟的青皮柑,也去掉了青皮的“烈性”,同时因为外皮较为淡薄,且内囊的糖分没有成熟,也正因为糖分低、内囊纤维含量比较大红低,不容易蛀虫和受潮,因此比大红皮容易保存和陈化。大红皮与二红皮两者相得益彰,其功效作用在本质上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使用上根据自己需求和爱好来挑选收藏就可以啦。
2. 圈枝VS嫁接
前者皮薄香浓,后者皮厚片张大
收藏要求或使用追求比较高,可选圈枝陈皮,如果日常消耗量大,则推荐驳枝陈皮。
陈香浓郁、口感更好,圈枝陈皮
市场流通量更大、价格更低,驳枝陈皮
喜欢皮厚有嚼劲亦可以选择
虽然嫁接(驳枝柑)与圈枝柑有这些差异,但在评估新会陈皮的价值(价格)时,应综合考虑其陈化的年份、产地及工艺、贮存陈化条件等多种因素。无论是圈枝柑还是驳枝柑,只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预算来采购就可以了,只要用心陈化,他们都不会令我们失望的。
3. 水田柑VS山地柑
前者是市场主流,后者是后备资源
即使都是新会原产,因为在不同产区采用不同种植方式,核心产区的水田柑在品质上远优于山地柑。
根据新会柑的立地条件
需要地下水位深度0.7米以上
土壤有机质含量≥2.0g/kg
土壤pH值在5.0至7.0之间
水田种植
我们常说新会核心产区,对于茶枝柑的意义,主要就是体现在水田种植上的。
山地柑园,地形地貌复杂,土层和坡度变化大,水土平衡难以兼顾,比如南坡蒸发量容易干旱,西坡夏秋日照过强,易产生日灼病出产的柑果个头偏小而皮薄;水田柑园,光照相对均匀,土壤沉积物丰富且含水量较多,出产的柑果个头会稍大而皮稍厚。
4、正常皮VS落地皮
前者温香醇和,后者营养价值低
落地果问题并不大,药效其实还是一样的,但是感觉就是好像是被淘汰的果,或者是病果,肯定没那么好,所以,落地皮会卖得比较便宜一点,但不值得购买。
由非人工采摘,而掉落在地的柑果制成的陈皮,落地皮营养价值低
正常皮 ✔
皮色自然,醇香耐泡,更值得使用
除了一些特征明显的落地皮,还有相当一部分落地皮从外观上难以分辨,有无果蒂也并非百试百灵的妙招,须谨慎辨别。另需注意,大红柑由于成熟度较高,容易自然熟落,这种则不属于落地皮,其皮身韧性较大,纹理清晰。
5. 老树VS壮树
前者物以稀为贵,后者高性价比
如要大批量购入,或购买预算较低,壮树柑更值得推荐。有更高追求的可以选择老树柑,其制成品则一般定位为更高的档次。
由于种植管理成本高,市场流通量少,更值得收藏
老树柑
而市场占有率高,价格更低的
壮树柑
更便于日常使用
老树柑的果皮较薄,其口感较之于新树更醇和、甜度更高、韵味更佳,一般作为高档次陈皮、茶品的原料。相较于壮树柑吸收的营养成分更多用于生长扩张,有年份的老柑树,其吸收的营养更多用于遗传,即是集中到柑果上。因此,老树柑柑皮的内含物质和营养成分会更丰富。
以上为几点识别新会陈皮小妙招,大家以后购买时可按照几点购买选购,正宗的新会陈皮甘、香、醇、和滋味独特,用途广泛;无论是圈枝/驳枝、老树/壮树,还是大红或二红,都经得起时间考验与市场认可,大家只需根据自身需求选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