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 | 安全简便的7种针灸处方,解决黄褐斑苦恼

黄褐斑,是发于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由于色素斑多数呈蝶状、对称性分布于两侧颧颊和鼻背部位,故俗称“蝴蝶斑”。因愤怒和忧郁的情绪和肝病活动会加重病情,故又称“肝斑“,日晒后色素会加深,亦称“晒斑”,笔者根据多年治疗面部色斑的经验,将其针灸治疗总结如下,如果想看其他中医方式例如皮肤针、拔罐等等治疗黄褐斑,欢迎文末留言。

 

针灸治疗

 

体针治疗处方1

 

  • 肝郁型

治则:疏肝解郁,化瘀祛斑。主穴:太冲、阴陵泉、三阴交、内关。面部取穴:颧髎、四白、印堂。随症加减:肝郁化火者减太冲加行间;胁痛者加足临泣,胸闷者加膻中,血瘀者加血海。

 

  • 脾虚型

治则:强健脾土,养血祛斑。主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面部取穴:迎香、四白、下关、颊车、地仓。随症加减:神疲乏力者加关元,口淡纳呆者加中脘、公孙,腹胀便溏者加天枢,经行量少色淡者加中极。

 

  • 肾虚型

治则:补肾益精,养颜祛斑。主穴:关元、气海、肝俞、肾俞、太溪、血海。面部取穴:印堂、颧髎、迎香、承浆。随症加减:阴虚者加复溜、太渊,阳虚者加命门。

 

操作:毫针刺法。太冲、行间、足临泣、膻中、血海针刺用捻转泻法,余穴针刺用捻转补法。脾肾阳虚可加灸。面部取穴宜浅刺,所刺深度为2mm左右,不要求针感。每次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

 

方义:太冲为肝经原穴、行间为肝经荥穴、两穴均可行气解郁,疏理肝气,行间则更偏于清热。足三里、三阴交用以培土抑木;脾俞、胃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健脾补虚,内关为心包经穴,可宜心气,养心血,使气血荣于面。关元、气海为任脉穴,可补机体虚损,肝俞、肾俞为膀胱经穴,可补肝血、益肾精,太溪为肾经原穴,可补肾原;血海为脾经穴,可活血祛瘀。  

 

处方2

主穴:合谷。配穴:按斑块部位取穴,额部:阳白、攒竹、鱼腰;颞部:太阳、瞳子髎;颧部:四白、迎香、颧髎、颊车、下关;口周:禾髎、地仓、承浆。随症加减: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阳陵泉;脾胃虚弱加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气海;肝肾亏虚者加太冲、太溪、关元。

 

操作:选用直径0.25mm长10~15寸不锈钢毫针。合谷以平补平泻手法。面部穴位以色斑所在的面部经穴为主,用毫针浅刺,如色斑偏离面部经穴则以阿是穴为主浅刺,所刺深度为2mm左右,不要求针感。辨证取穴时,进针后,给予提插捻转补泻手法,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针感以酸胀为度,留针30分钟,每2日治疗1次。

 

方义: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其经脉循行于面,故《四总穴歌》中说“面口合谷收。”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可调气养血,荣养颜面。  

 

处方3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外关、曲池、面部阿是穴。随症加减:肝郁气滞者加太冲,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肾阳不足者加命门、关元等。

 

操作:面部阿是穴为色斑部位,在色斑部位施以围刺、散刺或排刺的方法,垂直进针约0.3~0.5cm,不行针。其他穴位常规针刺,曲池、外关、太冲用泻法,余穴用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10天。  

 

处方4

主穴:印堂、阳白、迎香、巨髎、外关、曲池、合谷、三阴交。

 

配穴:阿是穴。随症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心俞、肝俞、胆俞、膈俞;脾胃失和者加脾俞、胃俞、丰隆、上巨虚、内庭;肝肾阴虚者加肾俞、肝俞、关元、气海、太溪。

 

操作:阿是穴为色斑部位,在色斑部位施以围刺、散刺或排刺的方法,垂直进针约0.5cm,不行针。其他穴位常规针刺法,曲池、外关、太冲、丰隆用泻法,余穴用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10天。  

 

处方5主穴: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配穴:神庭、太阳、四白、颧髎、上关、下关、三间、三阴交。随证加减: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血海;脾胃失和者加丰隆、内庭、上巨虚;肝肾阴虚者加关元、气海、太溪。

 

耳针治疗  

 

处方1:

 

耳穴压豆疗法。

方法1——

取穴:内分泌、肺、交感、面颊。加减:肝郁气滞者耳中、肝;脾胃不和者加脾、胃;肾虚水泛者加肾、三焦;月经不调者加内生殖器、卵巢;失眠配心、神门。

 

操作:患者耳部用75%酒精消毒,在穴区内选准敏感点,用0.5cmx0.5cm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压于耳穴上。每次取单侧耳穴,3天换贴1次,两耳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连续治疗2~3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耳穴2~3次,每次1分钟左右。

 

方法2——

取穴:卵巢、子宫、神门、大肠、肝、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枕、神经衰弱区,每次取6~7个穴。操作:患者端坐,耳廓用75%酒精消毒或用温水擦干净,在穴区内选准敏感点,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取单侧耳穴,每次取5~6个穴,3~4天贴换1次,两耳交替。10 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7天,连续2~3个疗程。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天按压耳穴3~4次,每次每穴1分钟左右。  

 

处方2:

耳部放血治疗。取穴:耳尖。

操作:患者取端坐位,选一侧耳朵,按揉耳尖部位使之充血,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干净,用三棱针快速点刺1针,深约1~2mm,然后用双手局部挤压放血,每次3~5滴,再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两耳轮流使用,每周1次。

 

取穴:面颊。

操作:按揉耳部面颊区使之充血,常规消毒面颊区后迅速刺入约1~2mm,每次放血3~5滴,每周1次,10次为1个疗程。

作者/朴联友  排版/橘子 校对/青竹学术部

本文来源于《针灸治疗见实效丛书—针灸治疗面部色素斑》,由橘子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医美容 | 安全简便的7种针灸处方,解决黄褐斑苦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