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速冻的菜馅包子,蒸熟后,蔬菜缩水,口感发干,怎么办?
有朋友留言问,做速冻的菜馅包子,蒸熟后,蔬菜缩水,口感发干,怎么办?还有朋友问,自己的用机器做菜包,无论蔬菜脱水脱的多干,做的时候总是出水,而且做出来的包子还总漏底,怎么办?李记觉得,这两个问题,本质上都是菜包蔬菜处理工艺的问题,今天这篇文章,李记放在一起说说。
李记先来说说处理菜馅的整体工艺,李记的操作流程是这样的:洗菜、切菜、飞水、脱水、拌油、调味。这两位朋友留言的问题,李记觉得主要出在拌油和调味这个环节上,在这里洗菜、切菜、飞水、脱水,这几个环节就不说了,有的菜在飞水的时候有保绿的需求,这个可以看看李记以前写过的一篇文章。
下面说说拌油这个环节,李记觉得,这个环节是一个相当重要,且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先来说说李记的具体做法,脱水后(当然,有的蔬菜不用脱水,比如韭菜)蔬菜和油料需要先搅拌,这个油可以是食用油,也可以是料油。如果是料油,建议味道不要过重,因为过重的味道,会降低油对蔬菜中水分的保护作用,有可能会产生渗透压,让蔬菜中的水分溢出,从而影响蔬菜的口感。
拌油的主要目的是,让油把蔬菜充分包起来,这样无论在机器成型还是在速冻的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分都不容易完全分离出来,也就说油对蔬菜中的水分起了保护的作用。当包子蒸制时,油因为受热会完全分散开来,消除了对蔬菜水分的保护作用,菜中的水分又可以充分的分离出来,这样蒸出来的包子吃起来才会有口感。留言提问的这位朋友问,速冻后出现口感发干的情况,李记觉得,应该是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再来说说调味这个环节,拌油后的蔬菜,李记建议不要马上调味,要先配料包,等馅用的时候,再将配好的料包和蔬菜混合。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油料对蔬菜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做机器包子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留言提问的这位朋友问,用机器做包子的时候总是出水,李记觉得,有可能就是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李记见过很多的加工车间,菜馅调味时间一般在成型前30分钟,换句话说,调好味的菜馅,必须在30分钟内用完,否则的话,不良品率有可能就会上升。
最后,李记总结下,做菜馅的时候,拌油环节非常关键,对成品的口感影响很大。调味环节要注意时间点,做菜馅不宜过早的调味,尤其是用机器做菜馅时。希望李记的解答能对你有帮助。
(完)
为啥我的青菜包子,馅总是那么绿?
最近我在看群聊天记录以及部落发帖纪录的时候,发现有个问题大家问的比较多,那就是“菜包如何做才能让馅变绿?”,很多朋友说加碱能解决这个问题,是的,加碱确实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从理论和实操的角度来分析下这个问题,保绿色实际是保什么呢?为啥包子熟了蔬菜就变色了呢?为什么加碱可以保住绿色?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保绿呢?希望大家读完本文后能够让自己的菜包更有活力更、有卖相!
一、菜包保绿,实际上是保什么呢?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下,蔬菜中绿色主要来自什么成份,只有了解了成分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尽可能的保住绿色这个成份,达到我们的目的。
大部分蔬菜中均所含多种色素,其中主要是叶绿素(绿),类胡萝卜素(红、黄),黄酮素(黄或无色),花青素(红、青、紫),维生素(黄)等,所以不难看出,蔬菜中绿色的主要是叶绿素,我们要保住蔬菜中的绿色,其实就是保住蔬菜中的叶绿素。
二、变色的原理什么呢?
叶绿素为啥遇热后就变色了呢?这个过程有点抽象,偏重理论了,下面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大家看不明白也没关系,可以接受往后看。
叶绿素变色的原理为:
绿色蔬菜在加热处理时,由于与叶绿素共存的蛋白质受热凝固,使叶绿素游离于植物体中,这样就使叶绿素更容易变为脱镁叶绿素,脱镁叶绿素是黄褐色的,所以加热后新鲜绿色蔬菜就容易变为黄色的了。
三、为什么加碱可以保住绿色呢?
这也是个抽象的化学反应,一句话解释为:因为叶绿素受碱作用,而分解成水溶性的叶绿酸,叶绿酸是绿的,所以加碱后仍能保持绿色。
四、具体的操作方法
经过上面解释,再理解下面的操作方法,就不难了,不多说了,直接上方法。
绿色蔬菜在拌馅前,先要用60-75℃的热水进行飞水,飞水前,水应先放入碱面,以提高水的pH值。
飞水的目的是为了使叶绿素水解酶失去活性,排除蔬菜组织中的氧气,减少氧气和蔬菜的接触机会,保持蔬菜的的鲜绿色。
在水中加入碱的目的是减少脱镁叶绿素的形成,保持蔬菜的色泽。
在飞水的过程中要注意:飞水的温度不易过高与时间不易过长,碱不宜过多。
如果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则绿色易消失,或生成脱镁叶绿素。如果用碱过多时,会损害蔬菜的组织及风味。
另外,叶绿素在低温或干燥状态时,其性质也较稳定,所以除了在使用前要飞水处理外,蔬菜的保存也是关键,低温储存的蔬菜和脱水干燥的蔬菜都能较好地保持其鲜绿色。
五、其它的保绿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是使用护绿剂来保绿,这种方法适合规模性的批量生产,当然了,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做做实验。
护绿剂其原理的是:遇酸脱镁的叶绿素,在适宜的条件下,用铜、锌、铁等离子(即护绿剂)取代结构中的镁原子,不仅能保持或恢复绿色,且取代后生产的叶绿素对酸、光、热的稳定相对增强,从而达到护绿目的。另外,铜离子是酶抑制剂,可以抑制酶促褐变,这样也有利于护色保鲜,
在实际的使用中,一般加热浸泡下,短暂几分钟即可完成护绿,因此非常简便、高效,且护绿剂溶液还可连续使用2-3次,成本低廉,适合批量生产。
看到这,各位应该明白蔬菜保绿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了吧,如果还有需要讨论的,可以留言!这里肯定有的朋友的会问:“别在这装13,你说了这么多,到底放多少碱?放多少水?飞水几分钟?”呵呵,这个实在不好意思,每个人的做菜包的情况不一样,每次做的量多少也不一样,这个李记实在说不好一个具体的量,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个理论去实践,我们的宗旨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包子机和手工包制,在做素馅时,核心区别是什么?
【视频在文章末,看视频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过文章】
有朋友想了解下,包子机做素馅包子的效果,以及和手工的区别,这段视频,李记从馅料方面,聊聊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经验。先说手工,李记经验是,做菜馅,菜切得相对粗一些口感会更好。以洋白菜举例,颗粒在6mm以上,也就是指甲盖大小,口感会更好些,6mm以下,口感会偏软、发烂、嚼劲要差点,尤其是焯过水的蔬菜。
再来说包子机,不论是蛟龙式的,还是卷面式的,出馅原理都差不多。颗粒过大,会使出馅管的摩擦力增大,严重的,会使出馅口堵塞,这种情况,会导致成型环节有出馅不匀的问题,馅多了,包子会破,馅少了,会塌。如果菜馅颗粒过小,又会出现口感问题,馅料偏软,缺乏嚼劲。另外,由于包子机出馅时带有一定的压力,所以,焯水时,不能把菜处理的过软。脱水时,要尽可能将水分脱干。所以,李记觉得,颗粒大小、焯水及脱水环节、是做菜馅时,在馅料方面,包子机和手工的核心区别。李记做过多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菜馅颗粒在4mm左右,并添加一定量的油脂后,包子机的工作是最稳定的。做出来的口感与手工是比较接近的,希望李记的经验对你有帮助。
【视频】
做菜馅包子,蔬菜颗粒切多大最合适?
用包子机做素包子,出馅不均匀,可能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有朋友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问李记,做素包子蔬菜颗粒应该切多大为最佳,还有关于机器包子做菜馅出馅不均匀的问题,今天李记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先来说说人工的,以李记的经验,菜切的相对粗一些,大一些的口感会更好些。李记做过实验,常见的菜包,一般蔬菜颗粒长度在6mm以上的,口感会更好些,6mm以下的,口感有点烂的感觉,尤其是焯过水的蔬菜。6mm相当于半个小拇指指甲盖大小,当然了,如果你说你留了长指甲,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如果蔬菜的颗粒比较大,包的时候会相对比较困难些,包不会会出现破皮或是不好封口的现象,影响卖相。所以李记建议,如果是手工包子,蔬菜的颗粒控制6mm是比较合适的。
再来说说用包子机做包子的情况,不论是蛟龙的或是卷面的包子机,出馅部分的原理都差不多。馅料的颗粒如果过大的话,都会使出馅口造成堵塞,在成型过程中就会出现出现不匀的情况,也就是有的包子里有馅,有的包子里没有馅,或是有的包子里的馅多,有的包子里的馅少的情况,馅多的包子就会破,馅料少的就会塌,严重影响卖相。如果菜馅的颗粒切的过小了,又会出现口感问题,没有嚼劲。李记在用机器的时候,也做过很多次实验,觉得颗粒在4mm的时候,口感和机器的使用都在最佳的状态,当然,这个还要配合上馅料的处理方式和配方,比如说:蔬菜的焯水程度,李记觉得用机器做菜包时,焯水应该欠一些,不应把蔬菜处理的过软。再比如菜馅中油的量等等,
最后李记总结下,根据李记的经验,如果是手工做包子,蔬菜的颗粒在6mm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是机器做包子的话,蔬菜的颗粒在4mm左右比较合适,希望李记的经验能对你有帮助。
【包子馅料工艺系列】生菜馅的制作工艺及配方实例
近期总有朋友问我关于馅料方面的问题,例如:菜肉馅中肉馅配方和纯肉馅的一样吗?生馅和熟馅有哪些区别的呢?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开始我回答这些问题都是因人而异,了解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后,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当这种问题回答多了以后,我就在想,能否将我们的现在常见的馅料分个类,根据不同的种类分别讲解下工艺呢?
经过梳理,李记从两个维度来给馅料做了分类:从工艺上分,可分为生馅和熟馅;那如果从材料上分呢,可以分为肉馅、菜馅、菜肉馅。那么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馅料的种类就可以分为:生菜馅、熟菜馅、生肉馅、熟肉馅、菜肉馅(菜肉馅将部分生熟,统一介绍)。
这就是这个系列文章的由来,我们将会依照这个分类顺序,依次介绍各类馅料的工艺,再配上具体的馅料实例,最终形成了这个系列的文章,希望对大家调馅能有帮助。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生菜馅
生菜馅就是将新鲜蔬菜经过清洗、摘菜处理后,直接把生的原材料切成小丁或沫状,经过腌、渍、拌制而成,如:白菜馅、韭菜馅、萝卜丝馅等,下面介绍下调制生菜馅时在工艺上的要点。
一、要去掉影响原材料中的异味
蔬菜中有一些蔬菜如萝卜、油菜、芹菜、香菇、土豆等均带有一些异味,在调制时,应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消除。
其方法一般是放在沸水锅中稍焯,捞出,再加点糖提鲜去腥调制。
还有一些蔬菜,如:莲藕,具有收敛的发涩滋味,刀切后,容易氧化而成暗黑色的化合物。为了防止其变色,在刀切后应随即放在沸水中或蒸笼中加热成熟,或在切削后浸在清水中,或放入含有少量食盐的水中浸泡10-20分钟,使用时再用清水洗净。
二、由于原料不同,切丁或切沫的方法不同,大体可分为四种
1.用刀剁的方法,如白菜等,则先切成小块、摊开,有秩序地剁,剁细、剁匀,不能东一刀、西一刀,同时要边剁边翻,防止不匀现象。
2.用刀切的方法,如韭菜等,这种菜本来就很细长,不宜刀剁,只要把它捋好、捋直,切细成末即可。又如大葱,也不宜剁,而要先剖开、切丝,再切成丁、末。
3.是先切后剁的方法,如豆角等,都要先切碎,然后适当剁成末。
4.为擦的方法,如萝卜和各种瓜等,要用刨子等工具刨成丝使用,也可以用擦子擦成泥用。
总之要根据不同原料和不同要求,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加工。
三、减少水分
新鲜蔬菜水分大,特别是在切菜处理后,大量水分溢出,不利包子捏制成形。所以制馅时一定要把水分挤掉。少量的可用双手攥紧挤压;大量的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布包裹挤压法,二是用压桶挤压法。这种桶的周围有无数小孔洞,蔬菜剁好放入,上面扣上铁盖,转动丝杠下压,水分就从孔洞流出。此外,在剁时掺一些盐,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促使菜中水分外溢。但菜汁中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在挤的过程中会有所损失。也可以在菜馅中适当加入一些干制原料(如粉条等),吸收菜汁,减少水分。
四、增加菜馅的黏性
单用蔬菜作馅,切碎后经过挤干处理,水分仍然较多,黏性很差,显得很散,不利包捏,必须适当加强其黏性。增加黏性的方法,除掺入干料外,主要是加入具有黏性的调味品和一些黏性配料,通常用的有油脂(包括植物油、动物油)、甜酱、黄酱、鸡蛋等,不但可增加黏性,也可改善口味。
生菜馅虽以菜为主,实际上很少只用菜的,一般都要加入一些辅料和配料。生菜馅种类很多,各地配料、做法不一。
五、馅料配方实例
下面我们结合两种馅料来看看上面的工艺是如何应用的。了解李记文章风格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李记在文章中很少发带具体配方的东西,原因不说自明,各地口味不同,不可能有一个配方通吃全国,放之四海而皆准。今天发上这个配方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上述的操作的方法及流程,如果配方中的口味不适合你,还请手下留情,少些吐槽,当然了,你吐槽了,我也没有办法,也接受!
虽然这两种馅料操作手法说的是轻描淡写,但是要按照我们上面说那几点去做,不多说了,上配方!
1.白菜香干馅
参考配方(各地口味不同,此配方仅为参考):
白菜:2500克
香干:10块
芝麻油:100克
味精:25克
盐:50克
糖:50克
淀粉适量
辅料(可加可不加):
油面筋、木耳、麻仁、冬菇、玉兰片、青笋等
具体做法是:白菜切细剁碎,挤干水分;香干切成碎末;如有其他配料均要切碎和切成小丁等;然后,架锅放油,烧热,把香干碎末炒熟,调好口味,勾芡出锅,晾凉,再倒入白菜馅拌和均匀即可。
2.萝卜丝馅
参考配方(各地口味不同,此配方仅为参考):
萝卜丝:700g
虾皮:14g
盐:7g
鸡粉:4g
胡椒粉:4g
葱花:21g
香油:7g
辅料(可加可不加):
火腿、冬菇等
萝卜丝馅是精细的菜馅,主料为象牙白萝卜,调料有盐、鸡粉、胡椒粉、葱花、香油等,配料有虾仁(或泡开虾干)、火腿、冬菇等。具体做法是:萝卜去皮擦成细丝,开水焯一下,捞出晾凉,挤去水分,再把三样配料切丝剁碎,然后放在一起,加入上述调料拌和均匀,口味鲜香(投料标准按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编后:
李记觉得,菜馅在众多馅料种类中是处理的相对比较精细的馅料,精细化也是我们现在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当下竞争的环境中,放弃粗犷,追求精细、才是发展之道。其实现在市面上的材料就这么多,调料也是这些,为啥别人家馅好吃,你家的馅就口感差一些呢,我觉得还是这些细节的问题,也许在当下,做好了细节,就是做好了一切。
【包子馅料工艺系列】熟菜馅的制作工艺及配方实例
昨天说的是生菜馅的一些做法及注意事项,今天介绍下熟菜馅的基本做法。
相关链接:
【包子馅料工艺系列】生菜馅的制作工艺及配方实例
熟菜馅用的主要原料和操作方法与生菜馅不同,熟菜馅一般以干制和腌制菜品为主,如黄花菜、笋尖、蘑菇、木耳、粉条、豆制品等,也会使用一些新鲜蔬菜配合,如冬笋、青菜等,但比重较小。在制作方法上,都要经过初步热处理和煸炒烹制。
下面我们介绍两种馅料的做法,分别是雪菜冬笋馅和素什锦馅,希望通过这两种馅的做法,让大家了解到熟菜馅的基本制作方法。
一、雪菜冬笋馅
参考配方(各地口味不同,此配方仅为参考)
主料:
雪菜:500g
冬笋:100g
调料:
油:5g
盐:8g
味精:12g
酱油:15g
鲜汤:50g(没有鲜汤用水替代也可)
虾皮:6g
湿淀粉:5g
具体做法是:
1.雪菜用冷水泡淡,剁碎备用。
2.冬笋切成小丁备用。
3.锅架火上,放油烧热,煸炒笋丁,煸炒中放入鲜汤、虾皮、酱油、盐等,焖烧10分钟左右,盛出备用;
4.再放油煸炒雪菜,炒透,放入笋丁、味精同炒,勾芡,拌匀,盛出即可。
备注:
1.也可以配以少量的瘦肉丁,其味道更为鲜美。
2.如将冬笋改为豆腐干,即成为雪菜香干馅,每500g雪菜配3块豆腐干,切成碎末,先煽炒豆腐干末,至水分略干,即倒入雪菜末同炒,炒透,加糖、盐、鲜汤烧开,放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再淋一些明油即成,味道也是不错的。
二、素什锦馅
素什锦馅是比较经典的熟菜馅,素什锦顾名思义嘛,就是把蔬菜多放在一起,搅拌成馅,可以理解为东北的乱炖,但是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说要将这么多菜放在一起做成馅,不只是乱炖这么简单了,要依据菜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做法。在下面这个配方中,由于我们要介绍不同菜的处理方法,所以我们的用的食材也相对较多,各位看官在实际使用中可以依据自己当地的情况适当增减主料。不多说了,我们来看配方,根据做法我们来详细的体会下熟菜馅的做法。
参考配方(各地口味不同,此配方仅为参考)
主料:
豆芽菜:1500g
粉皮:200g
香干:250g
油面筋:250g
冬菇:100g
木耳:50g
黄花菜:200g
香菜:50g
调料:芝麻油:120g、面酱:25g、淀粉:15g、大料:3个、酱油:30g、大料面:5g、姜末:20g、酱豆腐:1块、盐:20g、味精:18g
具体做法是:
1.先将粉皮、香干、油面筋切成丁。
2.再将冬菇、木耳、黄花菜用热水发开,择去老根,洗去泥沙,亦切成丁。
3.把豆芽菜用热水焯一下,香菜洗净,去黄叶和老根,切成小段。
以上各料各放一堆备用。
4.用油炝锅,先炸大料,捞去后,放入香菜,加少许姜末和味精,炸出香味后,下面酱,炒至无生酱味,再放酱油、盐,烧开后,加清水少许,用干粉挂芡,见开后,把锅移下来。
5.把碾碎的酱豆腐连同芝麻油、大料面、姜末等一起拌匀,再把粉皮、香干、黄花菜、面筋、豆芽菜、木耳、冬菇、香菜连同制好的炝酱等都倒在一起拌匀即可。
编后: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发现,做熟菜馅的时候像是在炒菜。没错,其实现在流行的一些暗黑系的馅料,如:鱼香肉丝馅、宫保鸡丁馅、西红柿鸡蛋馅,都是这个套路,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尽情的将自己喜欢吃的炒菜包到包子里,呵呵,小编最近也在尝试一款新馅,芫爆鸡丝馅,哈哈,不知道各位听着有没有食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