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农业做好种源传承的新功课

老许有话说 许远国 2021-12-07 14:05

 

因为种庄稼,坚持耕读游写,结识了一批好朋友,好伙伴,许多人对老许年龄和身体非常关心,毕竟我上了岁数了,聊天结束,必须叮嘱“保重身体”,温暖之情油然而生。人到一定年龄,死是归途,视死如归的概念早已深入心底,且态度越来越平淡。人总是要死的,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了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对于老许来说,重于泰山做不到,但绝不能轻如鸿毛,于是我坚定地认为,我不会重于泰山,也不会轻于鸿毛,会是一个活出明白,活出个我就是我,所以,今天做新农人,传物种,留出世代相传的种子在人间,是余生追求。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很快到来,我看到在本人影响下的年轻人,准备明年种庄稼。我非常支持,但又非常担心,害怕走了老许的老路,如三年亏本,五年够本,快十年想做点事情还是捉襟见肘,不敢在机械加工筛选设备和基本建设上前进一步,我总怕别人像我这样没头没脑,遇到风险措手不及。不客气地说,做农业想发财,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场地,没有经验,没有人才支持,不准备赔三年老本,怕很难做到,因为这是当今农村农业实情。
最近,我得知两位朋友,一位亏了几年本,又到另外地方打工赚了些钱,还想回原来的地方搞老品种家禽养殖,我非常感动,他是一名大学生入伍的退伍军人,想当初,他是何等豪迈,军人血性,再败再战,勇气不减,但后来因各种原因,赔了老鼻子本,两年没有与我联系,忽然前不久打来电话,从言谈中感受到,此次交谈中显得老成许多,仕隔三日,当刮目相看,他再也不雄心勃勃带领谁谁致富了,而是从头做起,我相信此次能成功。
第二位朋友是有了老种子,想做大做强,结果粮食入库,量太大,难以销售,心急如焚。我早先提醒过,不要贪大,小本生意,船小好掉头,但初始信心满满,说不愁销路,结果粮食生产出来,吹的很牛的人不履行口头协议,现在造成产品积压,赔了一千多万。我曾经说过,九年来,我接触的人已经不少,早已经对夸下海口的人失去信心,不予理睬,知趣的给口茶喝,不知趣的,起身走人下地干活去。这些年来玩套路的,我实在是招架不起,只得送客。
种了几年庄稼,劝说了不少人不要异想天开,做什么大做什么强,就像老许一样,先种一亩田,然后再扩大,先留种,再讲效益,不要搞轰轰烈烈规模开始,心灰意冷散伙告终!小农经济万岁吧,请会种田的老农民种田,把老种子传承下去,所以,我就想说,什么是功能农业?最要紧的是保种,先做好自己的保种功课再说发展吧!

 

 

第一,要给自己准确定位,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不妨重温毛主席给延安抗日大学的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论持久战》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术原则,具体说来,保物种,防种子芯片卡脖子;准备吃大苦,流大汗,耐大劳;充分相信乡亲,依靠乡亲,从乡亲中来,到乡亲中去,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任何情况下不动摇这种信念,提高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应变能力。
第二,弄清社情民情,适应各种变化了的新情况
当今农村的生产资料,土地确权意味着什么应当清楚,且管理模式为分散,各自为战,种植方式由当年的自然农耕到今天的化学农业,这社情民情都决定不能拿当年的标准要求别人,更没有权力管别人,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影响别人,就是吃出健康来,带来高收入。乡下种庄稼,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是来当学生的,不是来当先生的,少开口,慎发言,要与靠化肥农药除草剂种庄稼者划清界限,所以,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要把安全粮食种植的理念感染别人,要用无声的形象影响别人,要随时随地,调整思路,应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三,要做好种植、养殖合理取舍
庄稼,太多的品种,庄稼也在各地的土壤不同,气温差异,水资源不同,生长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粮食,就拿水稻来说,当今数万种品种,哪个品种适应当地,并且能长出现好的口感,需要时间证明,需要借鉴历史经验,需要当地传统农户提供消息。所以,种的作物,要小范围试验,不打无把握之仗。千百年来,本土人留恋的多做,当地有着特殊属性的多做,不能盲目种植;同理,家禽家畜也有地方品种,要选好这些打得响,受欢迎的品种,由小到大,由试种试养成功到逐步推广。
第四,要学会与留守农民打交道
有人说城市套路很深,不如回到农村。这话的人初听有道理,但是,你不要以为,乡村是个好出处,农村的事情更复杂。新农人下农村,第一个学问,就是跟农民打交道的学问。跟情怀农业人打交道,可以交流诉说各自的苦衷。在农民面前,要忍侮负重,再委屈,也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尤其不要轻易许愿,不要谈什么宏伟抱负,向钱看的社会,一时难以让更多为衣食而忧的人树立远大理想,承诺什么,一定要兑现,做不到的,不要乱说。利益方面的事情,要让三分处世,退一步做人,呆在乡下必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诚惶诚恐。
第五,即要保种,又要用精品尚品变现
新农人下乡种庄稼,目的是老种子传承,让种子这个芯片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以世代相传的老种子为根本,以自然农耕为背景,自然成长。但是,在现代生活环境里,种几亩庄稼是难以应对各项开支的,一定要有一两个品种在当地叫得响的,人无我有的产品通过推介,走上千家万户,以维持发展费用。尤其是吃起来却是儿时的味道的产品或者具有鲜明地方风味的产品,要整合资源,让地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六,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做新农人,必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寻找精神寄托。本人的精神寄托就是寻找老种子。老种子到手后,一直在潜心研究种子在天地人之间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的悄然变化。比如水稻,书上有的,不能尽信书,但以书本知识为依据,寻找它们的不同之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水稻品种真的太多,咱们没法检测水稻种子的基因序列,只能凭长势,凭肉眼判断老种子在我手中每年的表现,水稻派生出新种子很容易,可以发现新种子,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好品种,相信非人为,自然变异出来的优质品种的天然属性。
新农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不必搞技术垄断,技术壁垒,也容易形成合力,联合,交换,如此等等,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提供种源,会有光明的未来。

 

 

如果说种田是修身,新农人新环境,要准备以苦行僧对待生活,以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活着;如果说是养性,在乡下,远离喧嚣,远离红尘世俗,必须耐住寂寞,抗住诱惑,顶住压力;如果说是安慰自己的灵魂,必须把从前的一切都放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做一个重新给自己定位的我;如果要说是做什么贡献,今天是在为断崖式的农业生力军的老化多动点心思,真正的把农业当做生命工程,诚恳地书写生态保护,去种植芳香美味,追求食品安全的回归,且痴心不改;如果想说什么,要说用无怨无悔的心态日复一日,如何做好种源保护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