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人方叔,今天跟大家讲一讲中药丁香。
《日华子本草》说丁香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大家再来看丁香的功用,以及进入身体后是如何运行的,再去看古籍对丁香的描述,就通通地都明白了。它治疗口气、反胃,肾气上逆阴痛、腰膝冷,这都是从上往下,把阴寒肃降下去,打开温中下行的通道。古籍上称丁香这种功用为逐步开关,人体在服用丁香后,从咽喉到肛门,能够逐步把因为寒凉收引而关闭之象层层打开。所以古人称丁香入体,逐步开关。这句话基本把丁香的个性形容殆尽。
我们来复习一下,丁香如何从口走到下面去呢?它是如何体现温降之性?口中臭浊用丁香含口,能辟恶浊。牙中疼痛,用丁香制成的丁香油滴入就可以减轻。胃中气逆,打呃,属于体虚又寒的,用丁香柿蒂汤,打开胃部气机被寒邪所闭郁,大开阳明胃经向下的通道,呃自止,逆自平。或者直接用丁香配陈皮,水煎服,也管用。霍乱呕吐,孙思邈在《千金方》里直接用单味丁香加酒煎服亦有效。
有些病人心脏阳气不够,容易胃痛、心痛,这是天阳不足以温地土,所以《圣惠方》用桂心一两壮天阳,丁香半两暖胃土下降,这两味药捣成细粉,在饭前用热酒调服一钱。取它饭前服用,加强温中走下之功。这样心得温通,自然舒服,胃中暖和,自然痛止。如果因为吃海鲜导致食积中腕,上下不得,这些海鲜难以消化,就会耗伤身体很多阳气,一旦身体阳气不够,食物就搁在那里不肯下去。这时用丁香打成粉,用姜汤调服半钱,那么食物积滞就会像拧螺丝钉一样,层层旋转往下顺降,放几个屁,身体就舒服了。
大家要注意,一般香类药,病人服用后,肝肠气机容易转动。比如木香、藿香、小茴香、香附、丁香、沉香等。所以中医就借助这种芳香行气之势,通过旋转胸肠气机,放几个屁,把浊气排出去。前面我们跟大家提到,人体腹部九曲十八弯,死角非常多,气机容易闷塞。这就是很多人肥胖容易肥肚子的道理,因为你平时的各种运动比较难运动到肚子。这就大大增加了肚子周围的死角藏污纳垢的机会,污垢藏纳多了,贻害无穷啊!所以中医善用这些芳香类药去行气化滞,比如以后要讲的藿香等这些广东十大名药,大家会发现,大部分都是香类药,砂仁也是,佛手也是。它们都能够行气顺气,帮助排出胃肠道周围死角的废气。
广东出产最道地的陈皮,而且还制成食品或者香类,以及作为煲汤的配料。大家要通过学丁香,学到一种运用香类药,使身体臭浊之气,通过放屁排出下窍,来使病痛减轻的招法。在南方行医,如果不懂得运用香类药畅气机、化湿郁是行不通的。平时碰到病人,把到他中焦关郁,就要想到用畅左关的中焦香类药,如香附,用畅右关的中焦香类药,如藿香、陈皮、丁香、砂仁、木香。这样左右一搭配,肝脾气机一对流,病人往往会反映吃了药后放很多屁,放完屁后觉得比以前更轻松了,上楼梯腿脚也没那么沉了,胃口也开了。
这就是陈旧去、新鲜的气血诞生的道理。古人把这种现象叫作“瘀浊不去,新血不生”,也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所以大家要懂得解除郁脉善用香类药的道理,这样使得大气一转,其郁乃散。故上节课我们还讲到丁香善于除胃寒呃逆,解七情五郁。情志郁结,饮食壅塞,皆可用之,这味药真不简单。
丁香还可以从上往下,直达肾中命门,扶起元阳,照散阴寒,它常配伍淫羊藿、小茴香、肉桂,壮元阳,暖腰膝,除阴中冷痛或妇人腹中痛经,以及寒疝气痛。表面上病名不同,食积上都是阴寒所致,都可以用丁香。
中医是重实质而不重病名的,就像一个岗位,不管员工叫什么名字、只要能够胜任这个岗位就可以用,而不是看他叫什么名字来给他安排岗位,要看他有没有胜任这个岗位的能力。
好,丁香快脾胃而止吐逆我们就复习到这里,从《药性赋》这句话知道丁香能从上往下,令脾胃气机旋转快利,令逆气下行,直抵腰肾、肛门,具备一股钉子精神,逐步开关,让气机层层钉下去。由于它性温,一切寒冷之逆,消化道不降,皆可用之。
全文完!!!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提示: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