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子菜的前世今生

白子菜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完美的食物,我们要注意不要太过频繁地食用白子菜。偶尔地改变一下食谱或许会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奏,但过犹不及,如果真的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那就是得不偿失了。当然,更谨慎的做法,就是不要去吃它。

白子菜,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在我国海南、广东等地区的一些沿海城市,有食用白子菜的传统。民间也会用白子菜来治疗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之类的富贵病。

白子菜别名众多。比如大肥牛、土生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土田七、三百棒、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大绿叶、接骨丹、白子菜、白东枫、玉枇杷、厚面皮、鸡菜、白蕃苋、疔拔等都是白子菜的别名。

《中国植物志》所记载的白子菜的产地是非常广泛的,其原文有:“产广东(广州、南海)、海南(澄迈、崖县、万宁、保亭、琼中、琼山等)、香港、云南(景东、红河、绿春)。常生于山坡草地、荒坡和田边潮湿处。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采自广州。”(1)

如果真的品尝过白子菜,相信很多人也会对白子菜产生好奇,试图了解它的过往,知晓它的近况。

历史上的白子菜

 

白子菜全草都可以入药,《药用植物辞典》认为其根与根状茎有“清热凉血、散瘀消肿”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肺痈、崩漏、烫伤、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等疾病。(2)

有关白子菜的茎叶和全草,《药用植物辞典》中写道它们可以“清热解毒,舒筋,止血祛瘀。用于顿咳、风湿关节痛、骨折、创伤出血、痈肿疮疖”。(2)

在历史上,白子菜与三七还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缠绵。或许因为白子菜隶属于菊三七属,所以看起来和三七极为相似,所以会有人将其误用为三七来治疗疾病。

当然,三七可以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与白子菜的功效相近,所以白子菜被人们当作三七的替代品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另外需要注意到的是,与三七不同,白子菜在传统中医中并不是很常用的药材,我们很难找到与白子菜有关的成熟的组方,反倒是民间医药非常青睐白子菜。结合文献记载来看,白子菜的药用,与各类偏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白子菜的药用价值是被人们所公认的,许多民族的传统医药认知中都认为白子菜可以作为草药来治疗疾病。

白子菜是仡佬族、瑶族、壮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的的传统药材。比如,瑶族都安语将白子菜称为为“拉猫”,瑶族人民会将白子菜的叶加上硫磺和面粉,一同捣碎,让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将它们一起用树叶包起,放置于炭火之上煨熟,然后服用,来驱除蛔虫。(3)

我国少数民族,也会将白子菜作为食物来食用,这就像中药中的“药食同源”现象。一代一代的少数民族医生们,正是使用了这些药材,来为族人治愈伤痛、抵御疾病的侵袭。时光流转,这些知识未曾湮灭,却仿佛随着血脉的绵延而被一代代继承了下来。

在马来西亚,白子菜可能被误作为当地的传统药材平卧菊三七,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真可谓是误打误撞,白子菜同样也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能力。

白子菜曾在我国较为困难的时期,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但后来因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白子菜又有着一种天生的涩味,故而为人们所不喜,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4)

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白子菜因为其降“三高”的属性,又重新获得了人们的追捧,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异的循环。

近些年的白子菜

白子菜2010年经山西企业申报,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食品新原料,后被吉林、福建等地作为新型蔬菜引种

一些人也曾经炒作过白子菜的营养价值,试图将其制作成各类保健品推向市场。然而白子菜中含有的名为吡咯里西啶的生物碱,让不少人都对其望而却步。

有研究者做过实验,用30天选择高剂量的白子菜来喂养大鼠,可以导致大鼠的脾、肝、肾脏等器官受到损害,这提示其可能具有蓄积毒性。(5)

白子菜也被人们称为白背三七,而另一种名为紫背三七的植物是我们更应该警惕的对象,其吡咯里西啶含量比白子菜高出了太多太多。

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完美的食物,我们要注意不要太过频繁地食用白子菜。偶尔地改变一下食谱或许会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奏,但过犹不及,如果真的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那就是得不偿失了。当然,更谨慎的做法,就是不要去吃它

近年来,人们喜欢食用白子菜的理由或许与烹饪方式的改变有着一些微妙的联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口味的食物开始获得人们的青睐。

这自然也影响到了白子菜,在烹饪白子菜时加入更多的油和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去除其涩味,让其形成了更加独到的风味。

近年来,人们也开始试图大规模种植白子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白子菜在我国的生长版图有了明显的拓展。

人们从未改变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随着家庭园艺的逐渐兴盛,把白子菜种植在阳台和居家庭园以供观赏这件事,在这些年是颇为流行的。(6)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白子菜、白凤菜和红凤菜之间的区别。白子菜与红凤菜的叶片颜色有不同,其他的外部特征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白子菜与白凤菜名字虽然接近,可外在的特征却是截然不同。(7)

结语

 

或许我们对白子菜的认识还是没有太过深入,尽管如今的我们已经逐渐开始从各个角度来了解我们这位老朋友了。

白子菜并不完美,它有着存在毒性的生物碱;白子菜并不独特,它和许多其他植物太过相似;白子菜并不显眼,不仔细寻找,很难从山野中将其发现。但白子菜也是如此美好,一笔笔记载在了读懂它的人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77 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2]江纪武.药用植物辞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3]李小军,覃欢,刘欢.菊三七属植物的民族药用和食用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04):62-67.

[4]张少平,徐强,张帅,吴松海,郑云云,郑加协,刘荣章.药食同源蔬菜——白子菜[J].蔬菜,2016(08):74-75.

[5]郭巨先,杨暹.华南野生蔬菜白仔菜的毒理学研究[J].食品科学,2003(12):112-115.

[6]王玉婵,黄丽莉,舒萌,徐行,梅珊,蔡璇,王彩云.白子菜不同器官营养与药用成分的测定与分析[J].长江蔬菜,2011(24):14-17.

[7]张少平,张帅,周龙生,陈玉水,邓源,郑加协.稀有特色蔬菜——白凤菜[J].长江蔬菜,2017(01):21-22.

白子菜的前世今生

1人评论了“白子菜的前世今生”

  1. 人们并不是对白子菜的毒性一无所知的,在一些医药类的书籍中,早已有对白子菜毒性的种种记载,后来对其进行的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白子菜的毒性与副作用。
    白子菜是有一定毒性的,这并非耸人听闻,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的。尽管我国有些地区有将白子菜作为野菜食用的习惯,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的经验和常识就是靠谱的,我们多了解一些白子菜的“脾气秉性”,总归是一件有益无害的好事。

    白子菜,是一种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白子菜的别名有神仙草、金鸡毛草、接骨丹、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枪刀药、清心菜、土生地、白背菜、叉花土三七、土田七、三百棒、地滚子、白背三七等,其拉丁文学名是Gynura divaricata。

    白子菜目前分布在我国东南、西南部的广袤地区,近年来也被人们引种到其他地区,分布范围有所增加。

    人们并不是对白子菜的毒性一无所知的,在一些医药类的书籍中,早已有对白子菜毒性的种种记载,后来对其进行的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白子菜的毒性与副作用。

    从中医药角度了解白子菜的禁忌

    传统中医并未将白子菜作为非常常用的药材来使用,历史上对白子菜的记载并不是非常多。可能是其分布范围过分远离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缘故,许多著名医家并未将白子菜写进自己的著作中,有白子菜参与组方的方剂也很难见到。

    另外一个非常令人伤脑筋的问题,就是有关白子菜的误用,有些人会将白子菜误认为是三七来使用,这一点是很难避免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白子菜在我国医药史上是一片空白的,人们也早已意识到了白子菜的危害,除了一些明确的记载了白子菜“有小毒”的典籍之外,中医学从其自身角度已经对白子菜的危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中医学的角度分析,白子菜之味甘,其性凉,内服可以凉血解毒,外敷可以散瘀消肿,可以用其治疗咳嗽、骨折、创伤出血以及风湿性关节痛等症。(1)

    所以其禁忌也是与此相关的,因为性属寒凉,所以年老体弱,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不太适合长期食用。即便是要将其入药,也要注重炮制或配伍,来纠正其过于寒凉的偏性。(1)

    对于孕妇而言,白子菜同样是不适宜的,本来就虚弱的体质将更加不适合白子菜这种寒凉之品。

    比较审慎客观的态度是,我们不要去相信所谓的“偏方”。人们对中医学的认知中,有一个很普遍的误区,就是相信所谓的“偏方”、“秘方”,而对有着丰富的临床应用记录的经典方剂不甚了解。

    这种态度是本末倒置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代医家进行过诸多努力,尽管他们并非完人,限于古代的知识水平也有可能产生误判,但我们也不应抹杀他们的功绩,转身去相信那些民间验方,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从现代毒理学角度了解白子菜的副作用

    我国针对白子菜的研究起步是比较晚的,早期的研究多主要集中在其降血糖活性等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深入性研究。

    后来研究者们对白子菜的毒理学研究才逐步地展开,人们发现,尽管白子菜并无急性毒性,但如果连续三十天用高剂量的白子菜喂养大白鼠,会导致大白鼠的肝脏损伤和脾脏肿大。(2)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高剂量白子菜还会让大白鼠的肾脏产生中毒性损伤。大白鼠的精子畸形率也与白子菜密切相关。(2)

    总体而言,就是说,用高剂量白子菜喂养动物会引起动物的中毒反应,所以研究者们建议我们应当慎重食用白子菜。

    自1980年以来, 我国研究人员对白子菜所属的菊三七属植物展开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并逐渐了解了白子菜的毒性。

    研究人员分离并鉴定了包括千里光宁 (senecionine) 、千里光菲灵 (seneciphylline) 、菊三七碱甲(seneciphyllinine)、菊三七碱乙[ (E) -seneciphyllinine) ]和千里光宁氮氧化物 (senecionine N-oxide) 等多种吡咯里西啶( pyrrolizidine alkaloids,PAs)。(3)

    白子菜中所含的吡咯里西啶是一种生物碱,被认为是引起白子菜的毒副作用的“罪魁祸首”。吡咯里西啶有一定的肝毒性,这个特质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对于其内在机制,研究者们的阐述是:“该吡咯啶类生物碱使肝细胞 RNA 酶活性下降, RNA、DNA 的合成能力下降,细胞不能完成有丝分裂,从而形成多核巨细胞,坏死与RNA 合成减少、DNA 横向断裂有关。” (3)

    尽管我们也发现,白子菜中所含的吡咯里西啶成分的含量较低。但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是值得我们提高警惕的。

    很多植物中都含有吡咯里西啶,菊科(千里光族、泽兰族)、紫草科、豆科(响铃豆属)和兰科(羊耳蒜属)等都包括其中。白子菜就是属于菊科千里光族菊三七属植物。(4)

    上世界30 年代以来,含吡咯里西啶的植物引发人类肝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无论是美洲的美国、牙买加,还是亚洲的印度、阿富汗,抑或是欧洲的一些国家,我们都能见到因为吡咯里西啶的肝毒性造成的事故。(4)

    更让人头痛的是,吡咯里西啶还会致癌,这让我们不免谈之色变。与上文提到的大白鼠实验呼应的是,吡咯里西啶有致畸胎的效果。

    更为麻烦的是,目前我们对于吡咯里西啶引起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可以说是毫无办法的。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和治疗手段,就意味着我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们只能采用利尿支持、保肝药物治疗等方法来尽量减轻其伤害。(3)

    一般而言,紫背三七引起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与服用剂量、就诊早晚有关。虽然紫背三七并非白子菜(白背三七),但这些发现或许可以因为借鉴。

    结语

    尽管相较以往,我们对白子菜毒性的认识已经算是上了一个台阶,但有些机制还是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搞清楚。在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同时,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大剂量地摄入白子菜,最好是尽量远离白子菜。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树立正确的认知,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注意的是,不要把白子菜和紫背三七混淆,在临床中,我们也发现了因为混用而导致的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损伤,避免误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君彦. 众谋织锦白背三七 大智共擎朝阳产业[N]. 科学导报,2011-06-27(008).

    [2]郭巨先,杨暹.华南野生蔬菜白仔菜的毒理学研究[J].食品科学,2003(12):112-115.

    [3]程敏,汤俊.菊三七中吡咯里西啶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8,21(12):2206-2210.

    [4]李小军,覃欢,刘欢.菊三七属植物的民族药用和食用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04):62-6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