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在<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
摘要:本文认为现阶段的2型糖尿病和古籍中记载的消渴不能完全等同,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脾肺功能损伤导致机体不能正常利用营养,2型糖尿病所有的症候和并发症都是由这个核心病机引发的。2型糖尿病不仅是糖不能被机体正常利用,所有的水谷精微都存在利用障碍的问题。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因素不只是长期高血糖,机体局部不能正常利用营养物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后者必须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2型糖尿病人机体不能正常利用营养包括两个方面:一,从饮食中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二,机体不同部位利用营养的能力不同,从机体中心向外,组织细胞利用营养的能力逐渐递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消渴 病机 痊愈标准
传统的中医学里并没有单独的糖尿病病名,现代医学才把具有高血糖这一共同病理特征的疾病命名为糖尿病。中医的五脏六腑中没有胰脏,中医也没有血糖的概念,那么中医怎么认识糖尿病呢?
1
一直以来,中医界长期把2型糖尿病等同于消渴,基本上都是用益气养阴的方法来治疗2型糖尿病。虽然对部分病人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有越来越多的病人疗效并不满意。因此,我们有必要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消渴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病也。”“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即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1]。
现阶段2型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2005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是这样描述2型糖尿病的:“患者多肥胖,起病较缓慢,病情较轻,不少病人可长期无代谢紊乱症状(即‘三多一少’症状),有些是在体检或者出现并发症时才被诊断为糖尿病。”[2]
很明显,现阶段2型糖尿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中医古籍记载的消渴有很大差异。
现阶段的2型糖尿病并没有古籍记载的消渴的那些渴而多饮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不仅很少有消瘦,而且还多肥胖。除了小便甜这一点相同外,其它并没有多少相同之处。
由此可以看出,消渴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消渴的确是一种糖尿病,但是现阶段的2型糖尿病不都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它比中医的消渴范围要广得多。
2
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表现是血糖非正常升高。中医没有血糖的概念,那么如何运用中医方法来正确分析2型糖尿病呢?
糖是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中医学认为,人离开母体以后,靠后天之本——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来维持生命活动。中医称来源于饮食的所有营养物质为“水谷精微”,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一切从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用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应该从人体如何利用水谷精微开始,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关于人体如何利用水谷精微,《黄帝内经》上是这样描述这一生理过程的:
“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中医学认为,饮食进入胃,消化成水谷精微,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后,需要通过脾肺两脏才能运送分布到周身,供机体各部位利用。
如果脾肺功能不正常,这些水谷精微就不能正常地被机体各部位利用,仍然停留在血液中,在血液中堆积,血液中的含量就会超过正常指标。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一定范围,还会从小便直接排出体外。
由此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人的机体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脾肺功能损伤,机体不能正常利用血液中的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第二,身体各部位因为缺乏水谷精微的营养而出现一系列的病变;
第三,不能被机体利用的糖、脂肪等水谷精微大量堆积在血管中,使血液变质,损伤血管和机体。
这三个问题包括了2型糖尿病人机体上的所有问题,即现代医学所说的2型糖尿病本身和它的所有并发症。第一个问题是 2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本”,第二、第三个问题都是由第一个问题引发的,是 2型糖尿病的“标”。高血糖只是机体不能正常利用水谷精微的表象之一,不是糖尿病的核心问题。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推论:在2型糖尿病人机体中,水谷精微的所有成分,都会在血液中堆积,都有可能会从尿中流失,而不仅仅是糖分。这从2型糖尿病人多伴有血脂升高,尿液混浊、多泡沫、蛋白尿等情况可以得到证实。
2型糖尿病对机体的损害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高血糖、高血脂等对血管和机体的损伤;第二个方面是机体的一些组织不能正常利用水谷精微,长期处在营养缺乏的状态,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局部营养缺乏会越来越严重。目前,医学界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重点都放在第一个方面,而严重忽视了第二个方面。随着越来越多血糖控制得很好的2型糖尿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医学界必将逐渐意识到机体不能正常利用营养对2型糖尿病人的危害。
3
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显示,2型糖尿病人“大部分患者伴肥胖,即使以传统体重指标鉴定并不肥胖的患者,仍可在内脏有体脂的聚集。”。[3] 2型糖尿病人肥胖的特征为向心型肥胖,也就是俗话说的“腹部肥胖,胳膊腿细”。
这说明了2型糖尿病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分布是不均匀的,机体各部分利用营养的能力也不一样:离胃肠和心脏越远的部分所得到的营养物质越少,利用营养的能力也越差。从食物中吸收来的大量营养物质在离胃肠和心脏最近的内脏和腹部堆积,造成了腹部的肥胖;四肢部位利用营养的能力差,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所以胳膊和腿细。
2型糖尿病人机体不能正常利用营养的情况逐渐由身体外围和肢体末端向中心发展,病情也由轻到重,最后全面衰竭,慢慢地走向死亡。所以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是肢体末端麻木疼痛,然后发展到颜色紫黑、溃烂,并且不断地向上端蔓延。在没有得到正确治疗的情况下,有些人先截了脚趾,病情发展又截了整个脚,最后整个膝盖以下全部截肢,非常痛苦。
解决2型糖尿病人机体利用营养物质的障碍,包括两个方面:
一,
二,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肺主气、主皮毛,机体输送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由脾肺两脏主管,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在脾肺。恢复脾肺功能,解决机体利用营养的障碍,2型糖尿病的所有问题就都可以随之解决:随着机体利用营养能力的恢复,2型糖尿病人因为缺乏营养而出现的疲乏无力,局部萎缩、溃烂等症状就会消失;血糖、血脂由于机体细胞能正常利用营养而逐渐恢复到正常;体型也会随之改变——腹部变小,胳膊腿变粗。2型糖尿病痊愈的标准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
恢复脾肺功能要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分清脾肺的阴阳气血虚实,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4
运用中医认识和分析疾病的方法来分析现代疾病,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2型糖尿病,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和消渴一样都具有尿糖症状,就简单地把它等同于消渴,照搬古籍中治疗消渴的办法。也不能因为现代医学认为是胰岛损伤就放弃所有的中医思想,全盘接受现代医学理论的结论。这样全盘接受现代医学理论实际上无法真正指导中医的临床。只有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用中医学认识和分析疾病的方法来进行分析,纳入中医学体系,才能真正对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主编 普通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第5版《中医内科学》第249页
[2] 王吉耀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978页
[3] 陈灏珠主编 第12版第1017页《实用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