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邹时祯

中医纪元2017-10-7

什么是感冒呢?感,是感触;冒,是冒犯。感和冒是两个近义词叠在一起连用,是指人体感触了自然界的邪气而引发的疾病。

 

自然界的邪气有哪几种,感冒就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自然界的邪气中医统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这是中医学对自然界中所有导致机体失衡的因素的有效归类方法。无论是哪种细菌、病毒,或者物理、化学的因素引起的,只要机体失衡相类似,就归类为哪种邪气。 通过这种归类方法,中医治疗各种外感病就不需要像西医那样必须找到具体病源微生物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而是只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就可以确定病人感染哪类外邪,直接制定出有效治疗方案。这样就不会出现当初“非典”流行时因为一时没有搞清楚具体病源微生物无法制定有效医疗方案而病人大量死亡的情况。

 

中医把常见的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湿邪感冒三个类型,西医对感冒没有这个分类方法。为什么中医要把感冒分型呢?这是因为虽然感冒都有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但不同类型的感冒引起这些症状的机理完全不同;即使同一种类型的感冒,不同发展阶段的发热,其机理也不一样。所以即使症状相同其治疗的方法也不能一样,不能一看到发热就都用退热药,一看到咳嗽就都用止咳药,要根据各种症状产生的机理判断机体发生了什么样的失衡来纠正,使机体恢复健康的平衡状态。如果只是见症状治症状,以症状消失为治疗目的,治疗结果很可能是症状消失了,机体并没有恢复健康的平衡状态,而是达成一个低水平的平衡,机体变得比正常虚弱永远不能恢复真正的健康状态。

 

那么,什么是中医所说的外邪呢?风寒暑湿燥火,到底是什么东西?怎样理解中医的外邪?

 

先说寒邪。通俗的说,寒邪,就是让人体能够感觉到冷的所有的东西。人体感触到寒邪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出门陡然冷风吹来,身上会起鸡皮疙瘩,皮肤发紧,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皮肤变得苍白,皮肤温度下降。这是寒邪中表的初始反应。怎么理解中医的寒邪,就这么简单。

 

感冒了寒邪,身体就会起变化了。总体的变化是感触了寒邪的器官会发紧收缩,严重的发紧收缩就是痉挛,出现疼痛。所以,风寒感冒首先反映出来的是发冷,身体酸痛不适。这种发冷是因为寒邪导致体表收缩,人体阳气无法正常达到体表,体表失去正常阳气的温煦,传统中医称为恶寒。加厚衣被不能改善体表的收缩,所以无法改善这种发冷。皮肤发紧,血管收缩,皮肤散热功能就会受到抑制,不容易出汗,所以风寒感冒多不出汗。头部发紧,气血水液的循环就不畅通,鼻腔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气血水液循环不畅通以后,出现局部的淤堵,粘膜水肿,就会出现鼻塞、流清鼻涕。寒邪侵袭肺部,肺收缩发紧,不能正常的舒张呼吸,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咳嗽、甚至憋喘等症状。血管也是收缩的,所以,脉象是发紧的。

 

人体体温之所以能保持恒温,是因为体内的产热系统和散热系统保持平衡。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散热系统,受寒以后,皮肤发紧,散热机能受到抑制,产热散热失去平衡,机体内的热量不能顺利散发出来,于是体温升高。

 

这就是风寒感冒发生的机理。治疗风寒感冒就是要把收紧的各种器官组织恢复到正常状态,上述一系列症状自然都消失。中医通过发汗解表散寒来治疗这种情况,这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但是无论中西医,对这种情况都存在错误的治疗方法,比如用抑制身体的产热机能来治疗这种发热。虽然也可以实现体温正常,但是整个身体机能就会紊乱,留下无穷的后遗症。 所以大家必须明辨,否则收到伤害而不自知。

 

这是风寒感冒初期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起机体连锁反应,出现更复杂的情况,处理起来就更有难度,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邹时祯大道至简实用中医培训课程有详细讲解。所以大家最好在刚出现流清鼻涕打喷嚏的时候就及时处理,病情不复杂,很快就能好。

 

一上海女士说:以前她孩子出现流清鼻涕打喷嚏的情况,她知道孩子是感冒了,但不知道怎么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出现发热等情况然后上医院,这样每次都要折腾好长时间,现在孩子一出现流清鼻涕打喷嚏马上给孩子煮两袋散寒茶,孩子立马就好了,不会发展到发热等情况。

 

这就是风寒感冒,等有机会再讲风热感冒和湿邪感冒。

风寒感冒-邹时祯
读者评级0 Vot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