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陈潮铭
高血压的基本认识
高血压病在现代社会上实在是太常见了,而且有明显的趋向年轻化的现象。这跟人群社会工作、生活习惯改变有关,早期往往多年无明显症状。后来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焦虑、健忘等某个症状而被确诊,其中以头晕、头痛最为常见,之后往往会被建议长期服药。后期可能因高血压引起动脉硬化、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在诸多名医多年的临证经验中发现,情绪过于激烈(恼怒、忧郁、恐惧、紧张等)、饮食不当(过度的温热肥腻)、久病、过劳伤及正气等原因居多。结合高血压病的特征,由此总结出最常用有效的经方,列举如下:
屡用屡效的经方
1、防己黄芪汤:防己10-15g,生黄芪30-50g,白术15g,甘草6g,生姜6g,大枣3枚。(用药剂量可做参考,可根据病情轻重加减)适用证:气虚湿阻;眩晕头痛,气短乏力,汗出恶风,身重体倦,苔白,脉浮紧。 加减举例:结合患者表现进行适当加减,如头重、眩晕明显加天麻、半夏;汗出恶风,加防风、泽泻;身重肢倦加桑枝、薏苡仁、茯苓,颈背部僵硬,加葛根、菊花等。(不可拘泥本条)
2、大柴胡汤:柴胡10-15g,黄芩15g,半夏10g,白芍20g,大黄6g,生姜6g,枳实5g。适用证:少阳热郁;眩晕头痛,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鸣耳重,舌苔薄黄,脉弦。 加减举例:眩晕头痛严重者,加钩藤、白蒺藜;口苦咽干,心烦少寐,加龙胆草、栀子、酸枣仁;胸胁苦满加川楝子、茵陈;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可改小柴胡加竹茹、黄连;耳鸣耳重,可加蝉蜕、蔓荆子。
3、葛根芩连汤:葛根30g,黄芩15g,黄连10g,夏枯草10g,生甘草5g。适用证:阳明湿热:眩晕头痛,喘而汗出,心胸烦热,形体肥胖,舌苔黄腻,脉弦滑。 加减举例:心胸烦躁明显者,加生地黄、生石膏;形体肥胖加大黄,草决明。
4、真武汤:熟附子10g,白术10g,茯苓15g,白芍15-30g,益母草15g。适用证:少阴阳虚:眩晕头痛,或眩晕欲扑,身体阵阵摇者,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加减举例:眩晕明显可加生龙骨、生牡蛎;腰膝酸软可加强补肾,如杜仲、牛膝、桑寄生。
5、酸枣仁汤:生炒酸枣仁各15g,茯苓30g,知母10g,川芎10g,生甘草10g。适用证:肝阴不足:眩晕头痛,心烦少寐,两目干涩,舌边红,苔薄白,脉弦细。 加减举例:烦躁失眠明显,可加山茱萸、栀子、夜交藤;眼部干涩明显可加石斛、青葙子、牡丹皮等。
最后的总结
以上为最常见的经方用方,临证时不可拘泥于以上用方,还有乌梅丸、小柴胡汤、肾气丸等等诸多伤寒经方在符合患者证侯的时候,该用就用。近代张锡纯的镇肝息风汤在临床上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患者处于肝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情况。
没有哪一个或几个方可以治好某个病,临床是不断变化的,看的病人多了,总会有遇到不常见的,这时候符合伤寒杂病论其他经方的情况必然会出现,因此千万不能拘泥死守几个专病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