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的功效与禁忌

说到祛湿,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大多都是薏米。薏米的去湿效果的确是很不错的,但是除了薏米,还有一个食物比薏米的祛湿效果更好,只是我们平时没有认识到。
这个食物就是芡实,它的祛湿效果,比薏米更为明显,虽然说祛湿邪的效果比薏米好一百倍有些夸张,但是芡实的确去祛湿的效果要比薏米好。
 
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种子。味甘涩、性平,中医养生学以为,芡实能抗衰延年,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固肾益精,除湿。
具体来说,芡实既能健脾,又能除湿。还能可调整耗费的脾胃功用,补益脾胃,让它获得动力。另一方面,它能去掉体内湿气,让机体获得轻松感,消弭疲倦。对于人体来说,芡实既给力,又加油,任何时节食用都很适宜。

 

但是,芡实的祛湿功效虽然很好,而且其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物质,但芡实性质较固涩收敛,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宜多吃。
此外,祛湿不仅仅是需要从饮食上调理,平时还需要多跑跑步,发发热,有条件的还可以做汗蒸、拔罐、艾炙除湿。并且,还需要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清洁干燥,一定要避免夏季淋雨,穿湿衣服,避免长时间的着凉受寒。

 

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有湿气。”尤其是南方地区的同学们,中招几率更高。有湿气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祛湿,一说起祛湿,很多人马上想起薏米红豆,但其实,用它祛湿,比薏米好多了!
先来讲一讲:什么是湿气
湿气,水液代谢产物,中医分为水、湿、饮、痰。湿气的特质:性属阴寒,易伤阳气,其性粘滞,阻滞气机,缠绵难去。
简单来分,湿气有两个来源。外湿和内湿。外湿来源于外界气候,所以沿海城市者,体内多湿气。至于内湿,主要来源于脾虚,脾胃虚弱之后,不能够运化吃进去的食物,这些没有被运化的食物,堆积在体内,生成了湿气。 脾虚生湿气,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怎么祛湿才正确?
物理学中,关于水汽蒸发速度的三个决定因素:气温,气流,面积。
祛湿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在中医理论里,“气温”对应“温法”,“气流”对应“理气法”,“面积”对应“发汗法”。
[温法]湿气性属阴寒。《内经》说:寒者温之;《伤寒杂病论》说: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说明,温法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
[理气法]人体内气走得不顺,容易生湿气。湿气又阻碍气的运行,形成恶性循环。久坐之人易生湿。所以祛湿,要理气,要让全身气血通畅。
[发汗法]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让湿气,通过出汗的方式,从体表的每一个毛孔散布出去,扩大湿气去除的通路和面积。

 

芡实味甘涩、性平,中医养生学认为,芡实抗衰延年,补中益气,健脾止泻,固肾益精,除湿。若天气热中添湿、湿上加热,极易损伤脾胃功能。脾为湿困,运化失司,轻则出现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状,重则出现受纳不快、腹胀腹泻等疾病。这芡实,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湿。
而芡实搭配健脾祛湿的一起效果会更好!

 

自制健脾祛湿茶——蒲公英薏苡仁茶
材料: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米0.1g、芡实0.3g、绿茶0.2g
功效:健脾祛湿,解热凉血,解毒利尿,泻火消炎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净,切段,烘炒制成茶,备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备用;
3、淡竹叶洗净,炒制成茶,备用;
4、马齿苋,洗净晒干,备用;
5、槐米、绿茶、炒制成茶,备用;
6、按照配方取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方解:

 

蒲公英不仅是好吃的野菜,也是很好用的中草药,其全草无毒皆可入药,可清热解毒、利尿散结,而用其来祛湿是最为适宜的。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肠经,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功效!
薏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淡竹叶,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烦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对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疗效,并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能提高人体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多用于凉茶饮。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
绿茶不发酵,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
马齿苋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之效。
槐米,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热,凉血,止血,收敛,消炎,镇痛。《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最后,再送大家一个拍打小方法,喝茶的同时,配合拍打下面穴位,祛湿效果更佳!


                  芡实薏米粥



  芡实在中药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它有着很好的祛湿效果,但是很多朋友都能做到芡实怎么吃祛湿最好,芡实的食用方法有很多,芡实的作用很多,可以做芡实薏米粥食用,对祛湿效果有着很不错的效果,平时可以适量食用点。
一、芡实做芡实薏米粥吃祛湿最好

芡实也可以叫做鸡头米、雁头、乌头等,它在中药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平时适量食用芡实,对身体健康起到很大的好处,人的身体里多少有点湿,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湿会对脾部造成很大的伤害,芡实正好有祛湿的功效。

很多人在早晨起床时,会感觉身体特别的疲劳,打不起精神,不想起床等症状,这些都是因为人体内蕴含大量的湿,可以食用芡实来调解湿,帮助身体恢复健康,让人更加有精神,但是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芡实怎么吃祛湿最好,其实芡实可以做芡实薏米粥,这样的吃法对祛湿最好。

做芡实薏米粥的步骤很简单,首先需要准备好材料,需要准备红豆、薏米、芡实即可,然后将准备好的材料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或电压锅中,放入适量的水进去,如果喜欢吃甜食,可以适量的添加点冰糖,将这些出来熬成粥即可食用了,不仅具有良好的祛湿作用,还能起到健脾等效果。
二、芡实的5种食用方法1、芡实豆浆

芡实除了可以做粥祛湿之外,还可以将它做出豆浆,也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准备好黄豆、白金豆、芡实、薏米、茯苓,然后将材料全部清洗干净,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清水,最后将它们搅拌混合,芡实豆浆就制作完成了,味道十分不错。
2、芡实鱼肚

芡实可以做芡实鱼肚,首先需要准备芡实、鱼肚、淮山药,需要将出来清洗干净,将淮山药、鱼肚切成片,鱼肚放入70℃的开水中浸泡15~25分钟,最后将出来放入锅中,进入适量的水,用小火炖2小时,然后放入调味料即可食用,有着补肾涩精等功效。
3、芡实鸡蛋汤

需要准备芡实、鸡蛋、米酒,首先将芡实清洗干净,鸡蛋调成鸡蛋液,然后将芡实和米酒放入锅中,进入适量的清水,用中火慢煮,将芡实煮熟后,把鸡蛋液放进去,用小火在煮3~5分钟,芡实鸡蛋汤就制作完成了,味道十分不错,而且营养价值特别高,可以及时给人体补充需要的营养。
4、芡实核桃糊

芡芡实核桃糊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首先需准备芡芡、核桃、红枣、白糖等材料,然后将出来清洗干净,将芡芡打碎成粉末、核桃,红枣需要去核,最后将处理好的出来放入锅中,将芡实粉加入清水打糊,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和核桃肉、红枣肉煮烂成糊状,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即可食用,可以缓解遗精、早泄等等症状。
5、芡实银耳羹

首先需要准备芡实、银耳、枸杞子、冰糖等材料,材料清洗干净,将银耳撕小朵放在清水中泡发,然后将银耳放入锅中用中火煮15~20分钟,再将芡实放入锅中煮20分钟,最后将准备好的所以材料放入锅中煮五分钟,芡实银耳羹制作完成,对脾胃有着很大的好处,而且有助于消化。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芡实做芡实薏米粥吃祛湿最好了,以及芡实的5种食用方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用芡实吃出好身体。


                芡实的最佳吃法


芡实炒熟好还是生的好1

各有好处。
<span]芡实性平、味甘、涩,入脾、肾、心、胃、肝经,有补肾固精、健脾止泻的功效,常用于遗精尿频、滑精、带下、白浊、大小便不利等症状。炒芡实和生芡实都能入药,两者功效上略有差别,各有长处没有好坏之分,身体不适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
炒芡实的功效与作用2
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可分为清炒芡实和麸炒芡实,两者功能相似,都以补脾、固涩为主。炒芡实性偏温,有淡淡的中药香,可用于治疗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等症状,对于脾虚泄泻、肾虚滑精有较好疗效,脾虚泄泻可用麸炒芡实,精关不固的滑精两者皆可选。芡实炒焦,还可用于补脾止泻。
生芡实的功效与作用3
生芡实功效以补肾涩精为主,主治久泻、小便不禁、腰膝酸痛、遗精、白浊带下等症状。芡实虽然有健脾除湿的功效,但是味涩,性收敛,不易消化,过量食用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无论是生芡实还是炒芡实都不宜多吃。
哪些人不宜吃芡实
1.芡实性收敛、固涩,其含有较多的
淀粉,不易消化,腹部胀满者食用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

2. 大便燥结者。

芡实有固涩作用,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3.]芡实有收敛、固涩的功效,产妇恶露不尽,不宜食用芡实。

4. 脾胃虚弱者。

芡实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食用易造成胃肠不适,尤其是脾胃虚弱的小儿需格外注意。

【性味】味甘而涩,性微温,归于肺、脾、肾经。

 

【功效】补脾祛湿,益肾固精。
【药论】芡实和莲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古药书中说它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老年仍然身健体壮,面色红润,才思敏捷。据他在书中自述,主要得益于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天天食用煮熟的芡实,所以才腰腿健壮,行走有力。他的食用方法是,一粒一粒细嚼芡实,直到津液满口时,才缓缓咽下。一般每日嚼咽十五粒左右。由于是用牙齿反复咀嚼,因此一来能使牙齿坚固,二来能促进口腔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再加上芡实又是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的保健食品,所以综合起来就能收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李时珍说:“芡实三月长叶而贴近水面,比荷叶大,皱纹如谷,蹙衄如沸,面青背紫,茎叶均有刺。其茎长至一丈多,中间有孔有丝,嫩者剥皮可食。五六月开紫花,花开而必向日,结苞外有青刺,如刺猬及粟球。花在苞顶,亦像鸡喙及猬喙。剥开内有斑驳软肉裹子,累累如珠玑。壳内白米,状如鱼目。”
<span]邹润安说:“芡茎并不弱于荷茎,并且一般比荷茎长很多倍,但都顺其自然地屈于水中,而叶却是终于离开水面的。地之气能隔水而上交于天,但天之气不能超越水而下交于地,所以,承接于天地的之间物质,终究在水而不在于土。按芡实开花向日结苞,吸纳着来自上天的阳气而结成果实,它很明显就是禀于阳气而生的。自然界的水中之气不能出水,这不正像人体腰脊与膝为湿所弊而不得交于阳吗?而芡这种植物偏能于水中生长且又能吸纳水外之阳以钟生趣,所以它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而主于湿痹补中以及腰脊膝痛。”
唐容川说:“鸡头芡实,叶面有刺,亦感风气,根生水中,亦感水气,与浮萍同一风水涣,而有不同者,芡实是秉涣中爻互卦之气。涣卦下互震,芡之根自下而生上,是涣之震;上互艮,芡叶止于水上而不迁,是涣之艮。并涣卦互体,一一胥合,为治风利水之良药。”
<span]徐灵胎说:“鸡头(即芡)生于水中,而其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虽生水中,而淡渗甘者,则不伤于湿,质黏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
徐灵胎的论说,甚是有理。大凡补肾之药,多属润泽之味,润泽者则未免少湿,而芡实补中又兼祛湿之效能,确是天地造化之完美药物啊!一般认为芡实主要归于脾、肾二经,但其实也偏归于肺经,因此物以色白为其最大特色。如果说到味甘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它主要补的是肺中之土。肺得所补,则肾亦有所养,综合起来,芡实还是以补肾见长,怪不得苏东坡晚年越吃越精神。

芡实怎么吃去湿最好?

芡实薏米山药粥是一份非常好吃的粥喔。充分发挥芡实的功效开胃,止咳,降低血糖的功能,在夏天我们们喜欢喝粥,特别是家有老人,可以多熬制一些芡实薏米山药粥来喝,即解决了温饱还起到保健作用了。制作方法:将薏米和芡实用粉碎;山药胡萝卜切成丁放入水中;薏米芡实粉提前用水泡;青豆焯水一下备用水开后下入泡发好的薏米芡实粉糊,开锅后放入胡萝卜小火煮5分钟左右;放入青豆在煮3-5分钟即可。
<span]桂花芡实小圆子它不但能健脾益胃,还能补充营养素,帮助消化的作用喔。平时消化不良的人群可以多煮来吃。制作方法:.南瓜和紫薯分别去皮,将它们蒸熟压成泥;南瓜、紫薯泥分别加糯米粉搅拌均匀;搓成小圆球;将米加清水煮开放入南瓜和紫薯小圆子;等小圆子浮起来放入适量糖即可喔。
芡实的食疗价值
芡实的性能与莲子相似。主要有补脾胃和涩精、止带、止泻的作用。收涩性较莲子强。可单用煮粥或研末、煎汤服。常与莲子同用,“仙方取此合莲实饵之,甚益人。”(梁代陶弘景)古方水陆丹用本品研末,熬金樱子取汁和丸服,治肾气不固,遗精尿频和带下,颇为医家所喜用。
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固精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遗精滑精。虚弱小儿遗尿,老年人小便频数。芡实15克,金樱子12克,菟丝子、车前子各9克,水煎服。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白茯苓、芡实、莲子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蒸枣做成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四精丸”。
慢性泄泻。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

芡实的食用禁忌

《本草纲目》记载“芡实能治遗精、带下”。如用芡实60克、北芡巧15克,共煮烂吃,有补肾作用,治遗精、白带和多尿等。常吃芡实还可治老年人的尿频之症。经服芡实调整脾胃之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以消化的补药,人就能适应,对身体就无碍。再加上它有着很好的内敛、健脾的药用,在秋季进补时,来一碗香香甜甜的芡实粥再好不过了。不过,吃芡实时宜慢火炖煮、细嚼慢咽。一次不能食用太多,以50克为宜。
<span]芡实虽营养成分丰富,但也不是所有人群均适宜时用芡实。芡实性涩,有较强的收涩作用,能使便秘患者排便更加困难,尿赤患者小便淋漓不尽,妇女产后恶露排出不畅,故而便秘、尿赤患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用。此外,芡实虽有营养,但婴幼儿不宜食用,可能会导致小儿性早熟。在食用芡实时,尚需注意按照正确的方法食用。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
芡实的禁忌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而芡实的好处也是我们要明确的,食用时就要避开不好的因素,从而能正确的食用。但是患者要注意芡实带有涩味,入食物时要少量的添加,不然会影响食物本身的口感与味道,当然芡实本身的危害与刺激并不大,食用后的副作用也较少。建议使用前先问清楚医生的要求,按照医嘱进行食用。
芡实的功效与禁忌
读者评级0 Vot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