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

桑白皮是指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后的白色干燥根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古代有春采桑枝,夏食桑葚,秋收桑叶,冬取桑皮之说。

 

《本草纲目》载:“桑白皮,长于利小水,乃实则泻其子也,故肺中有水气及肺火有余者宜之。”
 
《名医别录》“ 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胀,利水道。”
 
《药性论》“ 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
 
《华氏中藏经》五皮饮: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用于治疗皮水,证建一身悉肿,肢体沉重,舌苔白腻,脉象沉缓,以及妊娠水肿。
 
《本草汇言》:桑根自皮二钱,麻黄、桂枝各一钱五分,杏仁十四粒(去皮),细辛、干姜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治水饮潮市,胀满喘急。
 
《肘后备急方》:桑根自皮,炙令黄黑,挫,以水煮之令浓,随意饮之;亦可纳少米,匆用盐,治卒小便多,消渴;炙桑白皮,煮水饮之,治产后下血不止。
 
《千金方》:水二升,桑皮(切)二升,煮取汁,浴之,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阴头,皆赤色者;蜀桑根自皮,阴干捣末,佯胶,以酒和数肿。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
 
《妇人大全良方》桑白皮散:治妇人香港脚盛,发两脚浮肿,小便赤涩,腹胁胀满,气急,坐卧不得。桑白皮 郁李仁(各一两) 赤茯苓(二两) 木香 防己 大腹皮(各半两) 紫苏子木通 槟榔 青皮(各三分)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因为桑白皮功效良多,所以市场上也有许多用同科植物柘树的干燥根皮冒充桑白皮的,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鉴别。
 
真品桑白皮外观多呈长而扭曲的板状,或两边向内卷曲成槽状,长短宽窄不一,厚度约1~5毫米,外表面淡黄色或近白色,有少数棕黄色或红黄色的斑点,较平坦,有纵向裂纹及稀疏的纤维,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平滑,有细纵纹,或纵向裂开,露出纤维;体轻,质韧,难折断,易纵裂,撕裂时有白色粉尘飞出;闻之微有豆腥气,口尝味甘微苦。
 
而假的外观与正品相似,但厚度较薄,多在1~2.5毫米左右,外表面多为灰白色,比较粗糙,有横向皱纹及颗粒状突起,有的还残留橙黄色的栓皮,内表面灰白色,有侧根痕穿孔;皮亦难折断,但折断的断面略带纤维性;闻之气微,无豆腥气味,口尝味微苦涩。
桑白皮
读者评级0 Vot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