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申福:从实践中看国内蛋鸡福利养殖

近期,在欧洲福利养鸡和鸡蛋品牌塑造论坛交流过程中,王申福老师分享了福利养殖的看法,以及蛋鸡幸福农场的独特经验看法,不一样的视角,下面,蛋鸡圈公众平台就交流的一些干货,整理分享给各位全国鸡民朋友:
 
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欧美福利养殖的真容,受益匪浅。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摸索,我觉得福利养殖在中国发展空间更大。
 
王总位于北京密云的的蛋鸡农场基地,玫瑰花下散养
 
一,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餐对鸡和鸡蛋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二、非高密度笼养、牧养等等福利养殖设施和配套技术,适合中国多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如果这些技术消化吸收得好,有可能取得比欧美更好的效果。
 
三、我国经济文化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欧美20年的发展历程,有可能在我国十年或者更短时间内走完。
 
四、高密度笼养和高效率福利养殖将并存。个人预计,目前的低水平散养,将快速退出,市场份额将被高效益福利养殖取代,福利养殖有望达到总总养殖量的10%,也就是一亿只左右。
 
王总位于北京密云的的蛋鸡农场基地,玫瑰花下散养
 
五、福利养殖经济效益的高低,除了产蛋率本身之外,更大的机会在于淘汰鸡向优质老母鸡的转变和提升。这也可能成为福利养殖能否成功推广的关键。
 
六、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把粉壳作为散养的标志,以此区别于笼养,因此,适合高密度非笼养的品种,成为除设备以外的另一个关键所在。这些品种最好具备一下特征,一粉壳,二温顺,三屠宰体重二斤半至三斤,四黄皮。
 
七、有志于此的同业,应成立类似于行业协会的组织,协同、规范发展。
 
八、在发现蛋鸡福利养殖的同时,同步提升优质肉鸡的福利养殖水平。中国优质肉鸡的总量已经接近肉用鸡用量的40%,品种杂乱,正在从低水平平养向笼养转型,正是发展高水平福利养殖的最好时机。
 
九、建议设备提供者,给率先投入的生产者更多实际支持,比如价格和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张岩、张达、孙伟明、各位国际大咖和翻译的辛勤付出,感谢几百位业界同仁的捧场,期待更多的学习机会。
王申福:从实践中看国内蛋鸡福利养殖
读者评级0 Votes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