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今方剂数据挖掘的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特点及外延分析

药对是指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味中药的配伍组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单味中药往往不直接使用,而是根据临床需要与其他药味配伍,以药对形式应用于中药复方,进而发挥协同效应[1]。因此,药对是中药复方所含规律性特征与辨证施治的内涵体现[2]。研究药对的配伍特征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医遣药组方的规律,同时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酸枣仁-远志(Ziziphi Spinosae Semen-Polygalae Radix,ZSS-PR)是经典的中医安神药对,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之功,对心血不足、肝血亏虚等所致失眠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远志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之功,对心肾不交所致失眠、健忘惊悸、神志恍惚等具有较好疗效[3-5]

 

临床上二者常配伍用于心肝血虚、心肾不交所致失眠、焦虑及认知类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6-7]。然而,关于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的研究亦存在较多问题,如酸枣仁、远志均存在不同炮制品种,且使用特点尚不清晰;酸枣仁、远志均存在不同的使用剂量,临床应用中二者剂量如何选择、配比如何确定亦不清晰。本研究通过对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古今方剂数据进行挖掘,分析酸枣仁、远志药味炮制品种、剂量、配比及功效应用等配伍特点,探讨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的内涵及外延,为其进一步临床合理使用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筛选以“酸枣仁”(或“枣仁”“生枣仁”“炒酸枣仁”)及“远志”(或“制远志”“远志肉”“生远志”“制远志肉”等)为检索项,收集来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的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处方,剔除异名同药方剂及外用药方。

 

1.2  中药名称的规范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药学》第9版教材,并结合《中药大辞典》及《中华本草》中药来源及名称,对上述中药方剂或中成药处方中与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和统一,如针对一药多名,将“麦冬、寸冬”统一为“麦冬”;针对“仙灵脾”“葳蕤”等常见别名,统一为“淫羊藿”“玉竹”等正名。此外,为便于统计分析,将“生地黄、熟地黄”等来源相同、炮制不同的品种统一为地黄等,亦将“川贝母、浙贝母”等功效相同或相近的品种统一为贝母。

 

1.3  方剂功效归纳参考《中药学》和《方剂学》教材中的功效分类标准,并结合《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采用关键词映射法分析和归纳所收集的方剂对疾病的功效,如功效应用中含有“养心、清神、防烦”等词语或涵义,或主治中含有“失眠、惊悸、怔忡”等词语或涵义,归纳为“安神”;功效应用中含有“益气、养血、滋阴”等词语或涵义,或主治中含有“气血不足、亏虚、肝肾不足”等虚症描述,归纳为“补益”。类似地,对益智、化痰、清热等其他功效进行归纳。

 

1.4  剂量与配比将方剂中酸枣仁、远志的剂量单位按照《国务院批转国家标准计量局等单位关于改革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的请示报告的通知》进行换算[8],即1斤=16两=0.5 kg=500 g、1市两=10钱=31.25 g、1钱=10市分=3.125 g、1分=10市厘=0.312 5 g,1市厘=0.031 25 g。此外,方剂中酸枣仁、远志剂量描述为等分、适量、少许或缺失时,则不纳入剂量统计,仅纳入剂量为等分时的酸枣仁、远志剂量配比。

 

1.5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参照《中医方剂大辞典》,将收集、筛选得到的含酸枣仁-远志药对方剂相关信息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绘制酸枣仁与远志炮制品、剂量、配比等与方剂功效关联网络图及药物组合网络图,设置弱连接上限15,强连接下限35。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获得与酸枣仁-远志配伍的高频药物组合,进行组方规律探究。

 

运用Cytoscape 3.6.0构建酸枣仁-远志药对-高频配伍中药-经典方剂-功效关联网络图,依据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支持度(combined score)等筛选主要中药;运用WPS Office Excel 2021进行频数统计;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设置支持度≥15%、置信度=100%、最大前项数为5,挖掘主要中药间的关联规则。

 

 结果

 

2.1  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源流考证

 

2.1.1 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源流考证  

 

酸枣仁、远志是中医常用安神中药,自唐代开始有酸枣仁药用部位的描述(《新修本草》[9]),并存在“补中益气”“疗烦心不得眠”等功效衍变(宋《开宝本草》[10])及生熟异用的区别(宋《本草图经》[11])。通过对中医药古籍进一步检索,发现酸枣仁、远志作为药对配伍使用依据充分。

 

《目经大成》[12]中七福饮方解记载:“枣仁、远志宁心而交肾,心肾交,少阴治矣”,明确了酸枣仁、远志配伍宁心安神、交通心肾的功用。《类证治裁》[13]在清离滋坎丸方解中有“怔忡加远志、枣仁”的论述,进一步说明了酸枣仁、远志可作为药对来治怔忡。《冯氏锦囊秘录》[14]在归脾汤方解中记载:“凡治血症,前后调理,须按三经用药,以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而归脾汤一方,三经之主剂也。远志、枣仁补肝以生心火”与现代《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15]关于归脾汤“配枣仁、远志以调肝而助心(肝为心之母)”的论述一致。

 

2.1.2 含酸枣仁-远志药对方剂信息数据统计  

 

通过中医药方剂数据库收集含酸枣仁、远志的方剂,共得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484首,目标方剂药味数分布主要集中于20味以下,以7~17味较为常见,且以9~12味频数较高,与常用中医药方剂味数相当。进一步对目标方剂朝代、出处等信息进行梳理,主要分布于唐至近现代不同时期:唐(4首)、宋(85首)、金元(10首)、明(142首)、清(180首)、近现代(63首),其出处囊括方书168本,代表性方剂见表1。结果可知,酸枣仁、远志在上述医籍中多有配伍治疗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疾病记载,与二者宁心安神的功效相吻合。

2.1.3  含酸枣仁远志药对方剂功效统计  对484首方剂功效频数进行统计,见表2。结果显示,目标方剂共涉及18种功效,总计应用994次。其中,安神、补益应用频数最多(频数>200),占比63.6%,显著高于其他功效。清热、收涩、理气等功效应用亦较多(频数介于3060)。而温里、散结、消积、止痛、平肝息风及活血化瘀等功效应用较少(频数<10)。该结果与酸枣仁、远志的功效、主治及应用相符。

2.2  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特点分析
2.2.1 酸枣仁、远志炮制品频数分布及与功效关系 对目标方剂中酸枣仁、远志炮制品种进行统计,见表3。如表3所示,酸枣仁共涉及3种炮制品,其中炒酸枣仁频数最高(52.2%),显著高于生酸枣仁及酸枣仁(去油)。远志共涉及15种炮制品,其中远志肉及其相关炮制品频数最高(45.6%),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运用SPSS Modeler软件分别建立酸枣仁、远志炮制品与方剂功效网络图,见图12。由图1可知,酸枣仁项包含酸枣仁(未指定炮制品种)、生酸枣仁、炒酸枣仁、酸枣仁(去油),其中酸枣仁与安神、补益功效呈现强关联(连接数分别为11492),与益智、化痰、清热功效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依次为241917)。炒酸枣仁性转温补,养心安神功效增强,兼补益心脾[16],与安神、补益、化痰、益智功效关联(连接数依次为1771624341)强于酸枣仁;同时与清热、收涩、理气功效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依次为292015)。

 

 

远志生用具有“戟人咽喉、令人烦闷”不良反应[17],由炮制沿革可知,远志炮制方法主要包括去心、炒制、甘草制等,但多起到降低远志燥性、缓和其药性的作用[18]。由图2可知,远志炮制品主要包括远志肉、制远志、制远志肉、炒远志、炒远志肉、制远志肉-甘草制等。其中远志与安神、补益功效呈现强关联(连接数分别为123、104),与益智、化痰、理气、清热功效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分别为28、25、17、16)。远志肉与安神、补益功效呈现强关联(连接数分别为111、81),与益智、化痰、清热功效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分别为27、25、23)。

 

此外,制远志肉-甘草制、制远志与补益、安神功效亦呈现中等强度关联(制远志肉-甘草制与补益、安神功效连接数分别为27、26;制远志与补益、安神功效连接数分别为20、18)。

 

2.2.2  酸枣仁、远志剂量分布及与功效关系  

 

以目标方剂中汤剂、饮剂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酸枣仁、远志的剂量进行统计,见表4。酸枣仁包含6种剂量范围,以3~5 g频数最高(36.9%),其次是6~10 g(22.3%);远志包含5种剂量范围,以3~5 g频数最高(40.3%),其次是<3 g(32.1%)。

分别建立酸枣仁、远志剂量范围与方剂功效网络图,结果见图34。如图3所示,酸枣仁35 g与安神呈现强关联(连接数为46),与补益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为29)。酸枣仁610 g1535 g与安神、补益呈现中等强度关联(其中酸枣仁610 g与安神、补益连接数分别为2320;酸枣仁1535 g与安神、补益连接数分别为1918)。此外,酸枣仁<3 g与安神亦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为17)。如图4所示,远志35 g与安神呈现强关联(连接数为47),与补益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为28)。远志<3 g与安神呈现强关联(连接数为40),与补益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为32)。

 

上述结果表明,酸枣仁用量多集中于3~5 g、6~10 g、15~35 g(图3),与安神、补益等功效均呈现较强相关性。提示随酸枣仁剂量增加,补益作用增强,其安神功效亦进一步增强。远志用量在<3 g、3~5 g、6~10 g、12~35 g剂量段均有分布(图4),与安神功效均呈现较好相关性,与补益、益智、化痰、清热功效亦有一定相关性。远志剂量与应用频率呈现先升后降的类正态性分布趋势,且在3~5 g剂量范围使用居多。提示3~10 g为远志临床常用剂量。

 

2.2.3 酸枣仁、远志配比分布及与功效关系 

 

对目标方剂中酸枣仁、远志用量配比进行统计,见表5。

酸枣仁远志药对共涉及43种配比,以配比≥1为主,其中11频数最高(47.6%),其次是2113.9%)。在此基础上,将酸枣仁远志药对配比与方剂功效进行关联分析,并建立关联网络图,见图5。药对配比11与安神、补益、化痰、益智功效呈现强关联(连接数分别为1481173939),与清热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为25)。药对配比21与安神、补益呈现强关联(连接数分别为4342)。药对配比12与安神呈现中等强度关联(连接数为16)。综上,酸枣仁远志药对配比与方剂功效呈现相关性,配比≥1为二者主要配比趋势;配比为1121时,目标方剂均具有较强的安神、补益药效,且当配比为11时,目标方剂亦具有较强的益智、化痰、清热等功效。根据临床实际,可适当增加酸枣仁剂量以增强其安神、补益疗效。

2.3  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外延分析

 

2.3.1 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角药配伍分析  将呈现强关联的角药进行展示,见表6;运用Cytoscape软件建立配伍网络图,见图6。由表6和图6结果可知,酸枣仁-远志药对与人参、当归、茯神、地黄、甘草、茯苓、麦冬等中药呈现强关联(连接数见表6),且以人参、当归、茯神、地黄、甘草及茯苓与酸枣仁-远志药对关联最强(连接数均>200),此类中药与酸枣仁-远志的配伍组合可作为潜在高频角药。此外,酸枣仁-远志药对亦与枳实(壳)、党参、砂仁、龙眼肉等中药呈现中等强度关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配伍组方,用治不同类型疾病。

 

 

2.3.2 基于Apriori算法对酸枣仁远志药对与其他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  基于SPSS Modeler Apriori算法建模,探究目标方剂药味配伍规律,固定后项为酸枣仁远志,并设置最低支持度15%、最低置信度100%、最大前项数5等条件挖掘潜在中药组合。由表7结果可知,共获得药物组合86项,其中与单味药组合20项,与2味药组合45项,与3味药组合21项。从支持度值大小可看出酸枣仁远志药对与配伍药物间的关联强弱程度。其中,与该药对关联较强的药物有人参、当归、茯神、地黄、甘草、茯苓、麦冬等,为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组方提供重要参考。

2.3.3  酸枣仁远志药对高频配伍组合与经典方剂功效关联分析  筛选与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频次较高的人参、当归、茯神、地黄等共15味中药;根据高频配伍组合应用情况,筛选得到应用频次较高的方剂共36首;按照方剂功效应用次数,筛选应用频次较高的功效。运用Cytoscape绘制酸枣仁远志药对高频配伍中药方剂功效关联网络图,结果见图7。酸枣仁远志与人参、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类中药配伍可奏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之效,如归脾汤;与地黄、当归、麦冬等滋阴养血类中药配伍,可治疗阴虚血少所致神志不安、心悸怔忡等,如天王补心丹;与朱砂、菖蒲等安神开窍类中药配伍,可治心火亢盛所致心神不宁之症,如朱砂安神丸、菖蒲丹;与茯苓、茯神等利湿健脾类中药配伍,用于脾虚湿盛或心脾两虚所致心神失常等症的治疗,如安神定志丸。

 讨论

 

酸枣仁、远志是中医常用安神中药,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二者配伍具有较强的补益、安神功效,且兼具益智、清热、化痰、收涩、理气、开窍之功。然而,关于二者配伍的研究较少,如二者炮制品种、使用剂量、配比等关键问题尚不清晰,难以有效指导其临床实践。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古今方剂数据进行统计,探究酸枣仁-远志药对的配伍特点。结果表明,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方剂通常以补益、安神为主,兼具有益智、化痰、清热、收涩、理气等功效,与酸枣仁养心益肝、宁心安神,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功效相契合。由酸枣仁本草及炮制沿革分析可知,炒酸枣仁是酸枣仁主要炮制品种,根据“逢子必炒”的中药炮制原则[19-20],酸枣仁炮制后更能发挥其安神、补益、益智等功效,本研究目标方剂中酸枣仁以炒为主,与之相吻合。远志炮制品挖掘结果表明,远志肉、制远志为主要炮制品种,其次是甘草制、姜汁制等,其炮制目的主要是降低或消除远志不良反应,增强其安神益智、祛痰开窍等功效。

 

由炮制沿革可知,去心是远志主流炮制方法,尚有根据临床需要而加入不同辅料炮制而成的甘草制、姜汁制、酒制远志,且目前多以甘草制远志为主[18,21]。酸枣仁用量在3~5 g、6~10 g、15~35 g等剂量范围均有分布,随剂量增加,酸枣仁补益、安神作用增强;远志用量在<3 g、3~5 g、6~10 g、12~35 g等剂量范围均有分布,且3~5 g剂量范围使用居多。根据剂量与功效相辅相成的特点,临床中常根据病情需要,对二者剂量进行适当增减。酸枣仁-远志药对配比分析表明,酸枣仁、远志配比与方剂功效呈现一定相关性,二者配比以≥1为主,应用最多的配比为1∶1、2∶1,此时目标方剂具有较强的安神、补益功效。

 

在临床中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酸枣仁剂量以增强其安神、补益疗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根据辨证需要,酸枣仁、远志常与人参、地黄、当归、白芍、甘草、茯神、朱砂等药物配伍使用。《辨证录》[22]记载:“炒枣仁、远志、白芍配伍对于不寐、惊恐等具有较好药效,其中白芍入肝入胆,枣仁、远志归于心、胆之经,三者伍用,可补肝益胆增强交通心肾之功,而达治疗心烦不寐之效”。《本草经解要》[23]记载:“枣仁同茯神、远志、麦冬、人参等以治惊悸,远志同茯神、人参、生地、枣仁等镇心定惊,治脾虚健忘”。《本草述钩元》[24]记载:“枣仁伍以茯神、远志、麦冬、人参等止惊悸;远志同枣仁、茯神、人参、地黄、朱砂镇心定惊,同人参、柏仁、枣仁、麦冬、茯苓(神)、生地、甘草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且止惊悸怔忡,同茯神、人参、白术、炙甘草、枣仁、龙眼肉等归脾益智”。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含酸枣仁-远志药对的古今方剂数据进行挖掘,揭示了其配伍特点,阐明了其临床应用规律,对该药对的临床应用及深入开发意义重大。对于应对当下生活、工作压力巨大引发的各种身心疾病及人口老龄化的保健品开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考文献(略) 

 

来  源:任海琴,孔祥鹏,王颖莉.基于古今方剂数据挖掘的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特点及外延分析  [J]. 中草药, 2022, 53(13): 4065-4074 .

基于古今方剂数据挖掘的酸枣仁-远志药对配伍特点及外延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