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寒;味苦;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热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肿毒疔疮。
狗肝菜是一种中草药,又名土羚羊,青蛇仔或路边青,是一年生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的南部和东南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常可以在村边或路旁湿润、肥沃的地方找到狗肝菜。
狗肝菜全草均可作药用,可以晒干后用,新鲜用药效更佳。狗肝菜味甘,性寒,有清肝热、凉血、生津和利尿等作用。可以鲜草30g至50g用水煎服,治感冒发热或风湿关节炎,晒干的每次15g-30g。对带状疱疹和疖肿,可用鲜草捣烂外敷患处,有良好的疗效。
狗肝菜是什么
【药 名】狗肝菜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
【功 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别 名】金龙棒(《广州植物志》)、猪肝菜(《广西中兽医药植》)、青蛇、路边青(《陆川本草》)、麦穗红(《南宁市药物志》)、青蛇仔(《岭南草药志》)、野辣椒(《广东中药》)、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针、紫燕草、假红蓝(《广西中草药》)、野青仔、六角英(《福建中草药》)
【原形态】
狗肝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同30-80cm。直立或近基部外似,节常膨大呈膝状,被疏毛。叶对生;柄长5-25cm;叶片纸质;卵状椭圆形,长2.5-6cm,宽1.5-3.5cm,先端短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稍下延。花序腋生或顶生,聚伞式,多个簇生,稀单生;总苞片阔倒卵形或近圆形,稀披针形,大小不等,长6-10mm,具脉纹,被柔毛;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4mm;花萼5裂,钻形,长约4mm;花冠淡紫红色,长约10mm,被柔毛,二唇形,上唇阔卵状,近圆形,全缘,有紫红色斑红色,长约10mm,被柔毛,二唇形,上唇阔卵状,近圆形,全缘,有紫红色斑点,下唇长圆形,3浅裂;雄蕊2,着生于花冠喉部,花药2室,2药室一上一下,花丝被柔毛;子房2室。蒴 果长约6mm,被柔毛。种子坚硬,扁圆,褐色。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2-3月。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安徽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采收,晒干,或取鲜草使用。
【烹制】
各物分别洗净。狗肝菜稍浸泡;蜜枣去核;挑去猪横脷的“根”。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衍;或煎汤洗。
【狗肝菜夏枯草汤】
主料:狗肝菜400克,夏枯草50克。
辅料:蜜枣15克。
调料:冰糖10克。
做法:
①先把鲜狗肝菜、夏枯菜、蜜枣分别洗净,冰糖打碎。
②将狗肝菜、夏枯草、蜜枣放入滚水锅内,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约1小时,加入冰糖,煮至冰糖溶化。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狗肝菜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 苦,寒。
①《岭南采药录》:”寒凉。”
②《陆川本草》:”味淡,性凉。”
③《南宁市药物志》:”苦,寒。”
④《岭南草药志》:”味微甘,性凉。”
【归经】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热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肿毒疔疮。
①《岭南采药录》:”散热。凡热气盛,肝火盛服之。”
②《陆川本草》:”凉血,散热,解毒,利尿。治疮疖肿痛,痢疾,小便不利。”
③《南宁市药物志》:”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治炭疽,疔疮,肠热下血。”
④《岭南草药志》:”清肝热,凉血,生津。除湿火骨痛,斑疹发热。”
狗肝菜附方
治感冒高热: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头各等分,共半斤;石膏一两,赤糙米一撮。水数碗煎至二、三碗,分三次服,服时加适量黄糖。如体弱,除去药渣,再加乌豆同煮服。
治斑痧:狗肝菜二至三两,豆豉二钱,青壳鸭蛋一个(后下)。水三碗,煎至一碗,连蛋一次服完。
治溺血:狗肝菜三至四两,马齿苋三至四两。水一至二斤,煎二小时,加食盐适量服之。
治小便淋沥:新鲜狗肝菜-斤,蜜糖一两,捣烂取汁,冲蜜糖和开水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治无名肿毒及痰核:狗肝菜三两,大茶药根二两,狼毒二两,铺地锦三两,吸脓膏一两,假菊花根二两,鸡骨香五钱,了哥王一两,生油-斤四两。将上药浸四、五天,放入锅内煮至药枯,用纱布滤净药渣,以药油一斤,配合黄丹八两为度,调匀成药膏涂贴。(《岭南草药志》)
治疯狗咬伤:狗肝菜、狗芽花叶、狗咬菜、颠茄药,捣黄糖敷。并以适量煎水和黄糖服。戒食肉类、房事。(《岭南草药志》)
治小儿痢疾:狗肝菜二两。水煎,分三至四次服。
治目赤肿痛:狗肝菜一两,野菊花一两。水煎服。
治疮疡:狗肝菜、犁头草。共捣烂,敷患处。
治咽喉肿痛:鲜狗肝菜一至二两。捣烂绞汁,徐徐咽下。
治疔疮:鲜狗肝菜一至三两,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治带状疱疹:鲜狗肝菜三至四两,食盐少许,加米泔水,捣烂绞汁或调雄黄末涂患处。
痈疽肿毒:鲜狗肝菜120克,水煎服;另取鲜狗肝菜捣烂外敷患处。
喉炎、急性扁桃体炎:鲜狗肝菜、马鞭草各30克,醉浆草20克,水煎加醋服。
白带、崩漏:狗肝菜12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服汤食肉。
形积:鲜狗肝菜根30克,爵床15克,水煎服。
……
狗肝菜瘦肉汤:生津止渴,清热泻火
原料
猪瘦肉500克,猪肝菜100克,薏米50克,蜜枣20克,食盐适量。
制作过程
猪瘦肉洗净,切厚片,飞水。
狗肝菜洗净,浸泡30分钟;薏米洗净,浸泡1小时;蜜枣洗净。
将适量清水放入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材料,猛火煲滚后改用慢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养生功效
此款汤水具有生津止渴、清热泻火、除烦润燥之功效;特别适宜口渴欲饮、肝胆湿热之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尿黄尿少者饮用。
温馨提示
狗肝菜又叫金龙棒、猪肝菜、青蛇、路边青,性凉,味甘、淡,入心、肝、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生津、利尿的功效。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六角英(狗肝菜)
【别名】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麦穗癀、鼠尾癀、孩儿草、野万年青、节节寒、大鸭草、毛泽兰[四川]
【来源】该品为爵床科爵床属植物爵床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L.) Ness的全草。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表明:爵床素煎剂对金黄色葡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截疟。用于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外用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
(1)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咽痛,可与蒲公英、白英、野菊花、枇杷叶等同用。可用于小儿肾炎水肿,可每天用鲜草一至二两,煎服,连续服用,肿退后,再根据辩证,服药调治。治疗疟疾,可单用该品一两(或鲜草三两),煎服,于疟发前3~4小时服下。对于疔疮痈肿,或扭伤肿痛等症,既可煎汤内服,有可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异名:
六角英(爵床)、爵卿(《吴普本草》),香苏(《别录》),赤眼老母草(《唐本草》),赤眼(《品汇精要》),小青草(《百草镜》),蜻蜒草、苍蝇翅(《纲目拾遗》),鼠尾红(《台湾植物名录》),瓦子草(《中国药植志》),五累草(《南京民间药草》),六角仙草(《福建民间草药》),观音草、疳积草、肝火草、倒花草(《江西民间草药》),山苏麻(《贵州民间药物》),四季青、蚱蜢腿(《浙江民间草药》),野万年青、毛泽兰(《四川中药志》),屈胶仔、麦穗红(《闽东本草》),六角英、大鸭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六方疳积草(《江西草药》),蛇食草、水竹笋(《上海常用中草药》),麦穗癀、鼠尾癀(《福建中草药》),阴牛郎(《江苏药材志》)。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还含有爵床定C和D等木脂体。
Justicia procumbens L.var. leucantha Honda含爵床定A、B,山荷叶素,新爵床辛A、B,台湾杉素E甲醚,爵床辛,异爵床辛。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爵床,似香荣,叶长而大,或如茬且细。生平泽熟田近道旁。
2.《纲目》:爵床,原野甚多,方茎对节,与大叶香蕾一样,但香蕾搓之气香,而爵床搓之不香,微臭,以此为别。
3.《纲目拾遗》:小青草,五月生苗,叶短小,多茎,不甚高,开花成簇,红色两瓣,与大青同,但细小耳。《纲目》’小青’条集解下引《图经》,生福州,三月生花,亦不载其形状,未免失考,且主治亦别。《圃事须知》小青一名淡竹花, J比则另是一种。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活血止痛。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疟疾,痢疾,黄疸,肾炎浮肿,筋骨疼痛,小儿疳积,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腰脊痛不可着床,俯仰艰难,除热,可作浴汤。”
②《唐本草》:”疗血胀下气。”
③《本草汇言》:”解毒,杀疳,清热。治疳热r退小儿疹后骨蒸,止血痢,疗男子酒积肠红。”
④《纲目拾遗》:”理小肠火。治小儿疳积,赤目肿痛,伤寒热症,时行咽痛。”
⑤《福建民间草药》:”解疔疮痈疽毒。”
⑥《四爪中药志》:”除风清热,止咳嗽。治风湿头痛及腰痛。”
⑦《闽东本草》:”退寒热,利水湿,截疟疾,疗淋疝,解烦热。”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滞散瘀。治感冒发烧,咽喉肿痛,小儿疳积,乳痈,肝炎,跌打损伤。”
选方
①治感冒发热,咳嗽,喉痛:爵床五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爵床一两。煎汁,于疟疾发作前三至四小时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钩端螺旋体病:爵床(鲜)八两。捣烂,敷腓肠肌。(《云南中草药》)
④治酒毒血痢,肠红:小青草、秦艽各三钱,陈皮、甘草各一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⑤治黄疸,劳疟发热,翳障初起:小青草五钱,煮豆腐食。(《百草镜》)
⑥治肾盂肾炎:爵床三钱,地菍、凤尾草、海金砂各五钱,艾棉桃(寄生艾叶上的虫蛀球)十个。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⑦治乳糜尿:爵床二至三两,地锦草、龙泉草各二两,车前草一两半,小号野花生、狗肝菜各一两(后二味可任选一味,如龙泉草缺,狗肝菜必用)。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文火煎成400~600毫升,其渣再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取300~400毫升,供患者多次分服,每日一剂,至少以连续三个月为一个疗程,或于尿转正常后改隔日一剂,维持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全展选编·传染病》)
⑧治肝硬化腹水:小青草五钱。加猪肝或羊肝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⑨治筋骨疼痛: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⑩治疳积:小青草煮牛肉、田鸡、鸡肝食之。(《纲目拾遗》)
⑾治雀目:鸡肝或羊肝一具(不落水),小青草五钱。安碗内,加酒浆蒸熟,去草吃肝。加明雄黄五分尤妙。(《百草镜》)
⑿治口舌生疮:爵床一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⒀治痈疽疮疖:小青草捣烂敷。(《本草汇言》)
⒁治瘰疬:爵床三钱,夏枯草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江西民间草药》)
⒂治跌打损伤:爵床鲜草适量。洗净,捣敷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治疗小儿肾炎
取鲜麦穗红煎汤分次频服。1~5岁每日1~1.5两,5~10岁1.5~2.5两;10岁以上3两。如用干品可减?0~70%。观察10例,痊愈9例,好转1例。一般2~3天小便即见清利,浮肿逐渐消退。
②治疗结核性肛瘘
用六角仙草0.5~1两,苦刺(五加科三叶五加)1两(均为干品),加水约6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顿服,每日1次。如瘘管分泌物很多,须每日清洁局部,并用0.2%黄连素纱布条填塞管口。经治12例,7例痊愈,5例好转。据观察,一般服药后即觉肛门疼痛减轻,分泌物减少;每日换药时,可见瘘管口周围的红肿现象日见消退,脓液逐渐减少,管壁渐渐变软,管道由深变浅,新鲜肉芽组织由管底向上慢慢生长,最后外口盖以上皮,形成瘢痕。
营养知识
爵床知识介绍:
爵床为爵床科植物爵床的地上部分。爵床一年生草本,生于旷野草地、路旁、水沟边阴湿处。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8至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爵床全草长10~60厘米。茎具纵棱,直径2~4毫米,基部节上常有不定根;表面黄绿色,被毛,节膨大成膝状;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的髓。叶对生,具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面及叶缘有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及宿存花萼均被粗毛;偶见花冠,淡红色。蒴果棒状,长约6毫米。种子4颗,黑褐色,扁三角形。气微,味淡。
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爵床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爵床适合人群:
孕妇慎服;脾胃虚寒者禁服。
爵床食疗作用:
爵床味苦咸辛、性寒,归肺、肝、膀胱经;
阴寒清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水,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翳障,牙痛舌疮,瘰疬,疳积,泻痢,疟疾,黄疸,水肿,淋浊,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爵床做法指导:
1. 治感冒发热,咳嗽,咽痛。小青草15至30克,水煎服。
2. 治肺热咳痰不利,癞子草、五皮风、车前草各15克,陈皮3克,水煎服。
3. 治咽喉肿痛,鲜爵床全草30克,捣烂绞汁服;渣捏成丸含于口中,流出毒涎。